-
胡鵬剛、盧凌宇:沒想到,印巴戰(zhàn)爭以這種方式影響巴基斯坦國家建設…
四、巴基斯坦的軍事建設
巴基斯坦建立后不久,因克什米爾問題,在1947年10月就與印度爆發(fā)了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不利的地緣戰(zhàn)略環(huán)境和獨立初期的安全局勢共同塑造了巴基斯坦的安全觀,長期受到來自印度和阿富汗等國的外來安全威脅,給該國帶來了深深地不安全感,因此巴基斯坦國防政策的主要目標一直是尋求安全。
這實際上意味著巴基斯坦必須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巴基斯坦的安全,以應對主要來自印度方面的威脅;其次是通過加強巴基斯坦的防務安排,抵消印度在南亞的軍事優(yōu)勢。面對印度的安全威脅,巴基斯坦加強了軍隊的發(fā)展,力求在軍事力量上與印度保持平衡。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后,巴基斯坦遭到肢解,軍事力量被進一步削弱,為了彌補在常規(guī)力量上與印度的差距,且在印度發(fā)展核力量的刺激下,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成功地進行了核試爆,和印度都成為事實上的擁核國家。長期的戰(zhàn)爭及備戰(zhàn)對巴基斯坦的軍事建設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1965年,位于印度拉賈斯坦邦正在懸掛巴基斯坦國旗的巴基斯坦陸軍士兵。維基百科
戰(zhàn)爭和外部威脅的長期存在,促使巴基斯坦一直維持高水平的國防支出。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結束后,不管巴基斯坦政府是由軍方還是民選政府領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巴基斯坦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應對敵對的外部環(huán)境。為了應對外部威脅,巴基斯坦加快了軍隊建設的步伐,以求得在軍事力量上與印度平衡。相比于經(jīng)濟和社會領域,政策制定者更傾向于關注軍事安全,他們總是對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軍事能力差距感到緊張,這導致他們選擇投入大量資金來加強軍事安全。
對外部威脅的感知決定了巴基斯坦的國防開支,而且從建國伊始,國防需求在巴基斯坦就享有最高優(yōu)先權,歷屆政府都把國家預算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國防建設。自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后,其國防開支就一直不斷增加,在聯(lián)邦政府財政預算中長期占據(jù)很大的比例。早在1948年10月,首任巴基斯坦總理利亞格特·阿里·汗(Liaquat Ali Khan)就曾直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國防,它主導政府的其他活動。第三任總理穆罕默德·阿里·博格拉(Muhammad Ali Bogra)在1953年8月的國防政策報告中更是宣稱:寧可讓國家餓肚子也不能削弱國防。
為此,盡管政府的領導人經(jīng)常批評他們的前任,但是他們很重視建立和維護強大的國防,無論是民選政府還是軍人政府都將盡可能多的資源分配至軍事建設,支持國防的高額預算撥款。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巴基斯坦在1947-1987年間,軍事支出最高時曾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73.06%,最低也為33%;其中在1947-1972年間,每年的軍事支出都維持在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50%以上,盡管在1973年后有所下降,但仍然常年高于35%;在1947-1987年這40年中,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平均每年占據(jù)中央政府總支出的50.54%。
由此可見,在外部威脅和備戰(zhàn)的影響下,巴基斯坦投入大量的資源用于加強軍事建設,增強其國防實力。
外部威脅及備戰(zhàn)壓力的長期存在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每次戰(zhàn)爭過后,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一般都會上漲。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后,巴基斯坦的軍事開支由占中央政府總開支的65.16%上升到71.32%,1949年時更是增至73.06%,之后長期在50%-60%之間。1958年阿尤布·汗(Ayub Khan)上臺后實行軍管,在這期間,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繼續(xù)增長,成為國家預算支出中最大的一項。
1965年9月,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爆發(fā),這年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達到20世紀60年代的最高峰,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63.47%,盡管其軍事支出在戰(zhàn)后有所下降,但在1965年之后的五年里,其年均軍事開支占中央政府總開支比例仍然高達55.74%。1971年爆發(fā)了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這一年的軍事開支占中央政府總開支比例由1970年的55.66%上升至59.09%,1972年則漲到59.34%。1971年后的安全壓力促使巴基斯坦繼續(xù)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軍事建設。
1972年7月,印巴兩國簽訂了《西姆拉協(xié)議》,開啟了兩國的和平進程,但是兩國的談判時常中止,這加強了巴基斯坦對印度的不信任。盡管之后重啟了兩國的外交和貿易關系,但印巴兩國很難走出傳統(tǒng)的敵對關系模式。印度軍事力量的增長,特別是1974年印度的核試爆給巴基斯坦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壓力。巴基斯坦增加了對軍事支出的投入,加速了核武器的研發(fā)進程。雖然巴基斯坦在1971-1977年間的軍事支出占中央政府總開支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在總數(shù)上卻是增長了218%。
1980年代,巴基斯坦面臨的外部威脅并沒有明顯減少,與印度仍處于對抗狀態(tài)。進入1980年代后,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占其中央政府總開支的比例持續(xù)下降;1993-2018年期間,軍事支出占中央政府總開支比例最高為27.4%,最低為15.84%,年平均為21.12%。盡管軍事支出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比例相比之前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巴基斯坦軍事支出的減少以及其對軍事建設的放松。
1977-1988年間,巴基斯坦的軍事開支占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比例穩(wěn)定在5.4%-6.9%之間,明顯高于印度同期的3.2%-3.9%的比例。在整個1980年代,外來軍事援助和經(jīng)濟援助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巴基斯坦軍事建設的財政壓力。例如美國里根政府(1981—1988年)為巴基斯坦直接提供了約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20世紀90年代,印巴關系雖未有實質性的進展,卻在緩慢推進。然而1998年5月印巴的核試爆使得兩國劍拔弩張,2001年12月印度議會遭到恐怖襲擊后印巴兩國更是幾乎走到了開戰(zhàn)的邊緣。印巴兩國的實力差距使巴基斯坦感受到了重大的安全威脅,迫使巴基斯坦增加了軍事支出,加緊備戰(zhàn)。
2003年11月印巴兩國簽署全面停火協(xié)議,2004年啟動全面對話進程后,至2008年孟買恐怖事件襲擊前,印巴兩國關系緩和。在此期間,巴基斯坦的軍事支出占中央政府支出的比例一直在下降。2009年的軍事支出占中央政府總支出之比只比2008年略微上升了0.1%。2011年以來,印巴雙方重啟對話,兩國關系回暖勢頭明顯,雙方加大了經(jīng)貿合作力度和民間往來,巴基斯坦面臨的外部安全威脅減輕。而在2009-2018年期間,巴基斯坦軍事支出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比例總體而言卻并無太大變化,常年處于16.94%-18.5%的比例之間,與同期的世界平均水平6.08%-6.62%相比依然很高。
為了在戰(zhàn)爭中取勝和更好地應對外部威脅,巴基斯坦利用外來軍事援助和采購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進行常規(guī)武器裝備和人員訓練方面的現(xiàn)代化建設。根據(jù)印巴分治協(xié)議,印度和巴基斯坦對英印軍隊進行了劃分。除去廓爾喀軍隊,巴基斯坦和印度軍隊劃分比率大致為34:64。海軍艦船和空軍中隊的劃分比例大致與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人口比例相當,這意味著巴基斯坦不得不接受一個所占份額較小的分割方案。巴基斯坦只分得了6個裝甲營、12個炮兵團、30個步兵團、2所軍校及一些培訓中心。面對印度威脅和實力不均衡,在工業(yè)基礎薄弱的條件下,巴基斯坦主要通過武器采購及建立軍工綜合體來實現(xiàn)軍隊的現(xiàn)代化。
巴基斯坦軍隊現(xiàn)代化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的刺激使巴基斯坦必須加快對軍隊改組及軍隊現(xiàn)代化的進程,滿足軍備的迫切需要,并采取政策滿足武器和裝備現(xiàn)代化更新的長期需要。如上文所述,巴基斯坦將國家的發(fā)展投資重心向國防部門傾斜,甚至不惜以放緩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為代價大力投資國防部門以確保軍事的現(xiàn)代化建設。
其次,為了向軍隊提供必要的訓練,巴基斯坦成立了新的軍事訓練學校,軍官到美國、英國和英聯(lián)邦國家接受專門培訓。在1954年巴基斯坦與美國簽訂軍事互助協(xié)定后,美國成為巴基斯坦武器裝備主要提供國的同時,美國的軍事專家和軍事援助顧問團也到巴基斯坦為其軍隊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訓練和技術指導。在美國的援助下,巴建設了一批軍事工程,提高了巴基斯坦的防衛(wèi)能力。
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巴基斯坦軍事人員還被派往中國和法國接受訓練。除了增強對軍事人員的現(xiàn)代化訓練外,巴基斯坦軍隊的人數(shù)規(guī)模也很龐大。1989年巴基斯坦武裝部隊的人數(shù)為52萬人,而在1995年時則飆升至84.6萬人,之后長期維持在90萬-95萬人之間;在1990—2017年期間,巴基斯坦武裝部隊人員占勞動力總數(shù)的比例在1.3%-2.5%之間,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則是在0.8%-1.2%之間。
最后,軍事現(xiàn)代化還包括為軍隊提供必要數(shù)量和質量的軍事裝備。巴基斯坦在這方面的能力尤其受到限制,在獨立初期它甚至還未有自己的兵工廠,于是向外尋求軍事援助和武器采購成為巴基斯坦實現(xiàn)軍事現(xiàn)代化的重要選擇。巴基斯坦通過先后加入美國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1954年9月)、《中央條約組織》(1955年9月),從而便于從美國及西歐國家采購先進武器。巴基斯坦從這些共同防御協(xié)議中獲得了超過9億美元價值的軍事裝備,包括坦克、飛機、雷達、其他小型武器和運輸、通信設備。這些外來軍事援助對彌補巴基斯坦軍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缺陷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后,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加強了對印度的軍事援助,巴基斯坦對此表示不滿,于是逐步調整了國防和外交政策,并開始改善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謀求軍事裝備的供應來源多樣化。因為對于巴基斯坦這樣一個陷入長久沖突的國家來說,武器裝備的持久供應對于軍隊建設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期間,美國對巴基斯坦實行武器禁運,嚴重削弱了巴方的軍事戰(zhàn)斗力的慘痛經(jīng)歷使巴基斯坦意識到軍備采購來源的多樣化和國內生產(chǎn)實現(xiàn)自給自足的重要性。
因此,自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后,巴基斯坦一方面從中國、英國、西德、法國和意大利以及歐洲的國際武器市場獲取軍事裝備,增加武器采購來源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武器和彈藥的自給自足成為巴基斯坦國防和經(jīng)濟規(guī)劃的一個重要主題。1973年在國防部設立了一個國防生產(chǎn)司,鼓勵和扶持本國的武器與彈藥的生產(chǎn),試圖減輕對軍備進口的依賴程度。盡管巴基斯坦自1970年代后開始重視本國的武器和彈藥生產(chǎn),但囿于經(jīng)濟和科技的發(fā)展水平,其軍事現(xiàn)代化建設主要還是依靠外來軍事援助和軍備采購。
例如在1981—1988年期間,巴基斯坦通過美國的軍售貸款和援助就獲得了大量美國先進軍事裝備。這些軍事裝備數(shù)量眾多、品類齊全,大多數(shù)武器的性能在當時國際上都相當先進,在21世紀的戰(zhàn)場上仍可看到其蹤跡。
巴基斯坦不僅在常規(guī)武器裝備上努力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而且還致力于追求自己的核力量。核力量不僅威力巨大,而且能促進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國家在國際上的被認可度。對于一個尋求在國家和國際兩個層面建立合法性的新成立國家來說,原子能既能滿足實際安全目標,也能夠滿足意識形態(tài)目標。而且原子能發(fā)電相對更加廉價,可以突破發(fā)展中國家基礎設施不足的瓶頸。作為一項高科技,它可以加強一個脫胎于殖民統(tǒng)治的新國家的先進水平和現(xiàn)代化資格。巴基斯坦對核力量的追求既是對印度威脅的反應,也是通過發(fā)展核力量來獲取合法性的一種努力。印度自獨立初期便著手發(fā)展其核能力。
1960年代中期,印度決定發(fā)展核武器,并于1974年成功地爆炸了一個核裝置。為了應對印度的核威脅,巴基斯坦也相應地進行了核武器的研制。在巴基斯坦國內,核計劃得到了公眾和安全機構內部的廣泛支持。這些武器被視為巴基斯坦作為一個國家的生存的保證,也是推動巴基斯坦作為一個擁有核武器國家的國際地位的工具。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巴基斯坦遭到肢解,國家實力進一步削弱,在常規(guī)力量上要與印度達到平衡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極其困難的。為了防止巴基斯坦被進一步肢解,維護國家的完整與安全,巴基斯坦加快核武器研制。
巴基斯坦稱其核武器對印度具有威懾作用阿納多盧通訊社
三次印巴戰(zhàn)爭之后,巴基斯坦的核政策從防御性現(xiàn)實主義轉向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1980年代中晚期,巴基斯坦已基本獲得了制造原子彈的能力,但在美國的壓力下并沒有完成最后的組裝。至1994年底,巴基斯坦武器級高濃縮鈾的存量已達140-260千克,據(jù)估計,目前巴基斯坦儲存的鈾可制造10—15枚原子彈。
1998年5月,印度進行了核試爆,印度內政部長阿德瓦尼(L.k.Advani)要求巴基斯坦接受新的現(xiàn)實,印度的核訛詐增加了巴基斯坦對來自印度生存威脅的恐懼,并強化了其與印度軍事力量平衡的渴望。盡管美國力圖阻止巴基斯坦進行核試驗,但在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依然進行了核試驗,這也反映了印度在巴基斯坦的戰(zhàn)略中心位置,以及要求與印度在軍事力量上平衡的強烈愿望:“我們做到了,我們與印度是平等的。”在巴基斯坦看來,只要能夠在軍事力量上與印度達到平衡,就是正當?shù)摹_M入新世紀以來,巴基斯坦的核力量一直在穩(wěn)定增長,事實上巴基斯坦核力量的發(fā)展是世界上最快的,2009年巴基斯坦擁有70—90枚核彈頭,到2011年則有90—110枚核彈頭。
從1947年印巴分治至今,巴基斯坦長期面臨著戰(zhàn)爭與外部安全威脅的重重壓力。為了能夠增強軍事實力,減輕外部安全威脅和縮小與印度的軍事差距,巴基斯坦不惜以放緩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代價,將國內的大多數(shù)資源投入到軍事現(xiàn)代化建設中,其軍事實力得到了明顯增強。
- 原標題:研究 | 胡鵬剛 盧凌宇:沒想到,印巴戰(zhàn)爭以這種方式影響巴基斯坦國家建設…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日車企利潤暴跌超20%,“與中國競爭加劇”
2025-05-12 08:37 -
中國是否有意愿進口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氣?我大使回應
2025-05-12 08:33 -
印度空軍回應:損失是戰(zhàn)斗的一部分,所有飛行員已返回國內
2025-05-12 08:17 -
中美會談結束后,美國股指期貨應聲上漲
2025-05-12 08:13 金融觀察 -
特朗普施壓后,澤連斯基表態(tài):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2025-05-12 08:05 烏克蘭之殤 -
中方發(fā)布會:中美經(jīng)貿高層會談氛圍是坦誠的、深入的、具有建設性的
2025-05-12 06:45 中美關系 -
中美經(jīng)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
2025-05-12 06:41 中美關系 -
何立峰: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2025-05-12 06:37 中美關系 -
印度軍方:擊落了“數(shù)架”巴基斯坦飛機
2025-05-11 23:23 印巴沖突 -
“中國猛龍首露利爪,實戰(zhàn)證明自身價值”
2025-05-11 23:11 印巴沖突 -
我國成功發(fā)射遙感四十號02組衛(wèi)星
2025-05-11 22:10 航空航天 -
巴基斯坦總理:感謝中國
2025-05-11 21:52 巴鐵 -
埃爾多安:土耳其愿主持談判
2025-05-11 20:54 烏克蘭之殤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2025-05-11 19:13 印巴沖突 -
澤連斯基回應:烏克蘭愿意談判,望俄明日?;?/a>
2025-05-11 16:54 烏克蘭之殤 -
外交部:愿同拉美國家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2025-05-11 16:00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2025-05-11 15:5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2025-05-11 15:49 烏克蘭之殤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2025-05-11 15:35 不列顛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jīng)濟體地位不?!?/a>
2025-05-11 14:2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相關推薦 -
“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75中美日內瓦經(jīng)貿會談聯(lián)合聲明 評論 1089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評論 160何立峰: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評論 306“中國猛龍首露利爪,實戰(zhàn)證明自身價值”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幫忙”,印度拒絕了
-
“他想在大馬士革建特朗普大廈”
-
中美日內瓦經(jīng)貿會談聯(lián)合聲明
-
中方嚴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獄中贏得市長選舉”
-
石破茂再強硬表態(tài):美國,還不降
-
美方吹風會:中美都不想“脫鉤”,同意稅率下調115%
-
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
美國小企業(yè)苦苦掙扎:利潤蒸發(fā)甚至變?yōu)樨摂?shù),最糟的時刻還未到來
-
特朗普施壓后,澤連斯基表態(tài):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車企利潤暴跌超20%,“與中國競爭加劇”
-
中美會談結束后,美國股指期貨應聲上漲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jīng)濟體地位不?!?/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