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中國與全球化論壇
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
各國會出于擔憂把產業(yè)鏈撤回本國嗎?事實是……
他們在中國開展的投資,如果轉移回本國會受到一些政治壓力。并且這些企業(yè)在中國盈利了,因此想繼續(xù)在中國的業(yè)務,但他們希望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預期和人才政策上能夠給予更多支持。
-
如何應對美國圍剿?答案是制度性開放
-
江小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一個經濟體想在國內組成一個最有競爭力、最高水平零部件匹配起來的產品,一定會進口其他國家的,這是全面全球化一個必然的表現??傆腥苏f中國大量進口信息通訊技術來證明中國技術不行,實際上中國信息通訊技術出口大于進口。
-
-
中國以“開源精神”突破了政治和經濟“孤立”,科技也一樣
-
李世默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咨詢委員會主任
中國一直推行開放、包容、透明的政治議程,尊重政治多元,此為政治開源;中國一直試圖突破封閉、排他的國際體系,一帶一路、亞投行對被全球化1.0排除的國家敞開大門,此為經濟開源。從單一到多元,從排他到包容,從普世到普惠,這是歷史潮流下的全球化2.0。
-
-
“絕不允許美國限制中國發(fā)展權利”
-
陳德銘商務部原部長、海協(xié)會原會長
美國的社會制度在發(fā)展中暴露出許多固有缺陷。我們國家也還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改革開放、需要向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學習。美國也不是一個明天就會轟然倒下的龐然大物,和美國合作利于中國的發(fā)展繁榮,但是我們絕不允許美國限制我們的發(fā)展權利,其實也根本限制不住。
-
-
1000年前,誰最“全球化”?
現階段全球歷史關鍵的點,是從一個觀察者角度看是時間和空間的壓縮。你可以坐飛機到任何一個地方,你可以在一天時間里從紐約到北京。時間和空間都已經大幅度被壓縮,以前你坐船需要幾個月時間的旅行忽然變成了一天的時間。這個是現代全球化階段的明顯標志。
-
以10%工資就能雇中國精英,美國人怎么辦?
-
理查德·鮑德溫全球化研究專家、日內瓦高級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通常情況下,這些遠程移民所收取的勞務費比美國和歐洲同行低10多倍。只需支付略高于中國平均工資的薪酬,美國公司就可以聘請到中國會計精英——一群最聰明、最勤奮的人。換言之,基礎工作將由一流的外國工人來完成,而不是二流的當地人。
-
-
“我們必須讓市場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資本家服務”
企業(yè)應該做的是創(chuàng)新致富,但人們還有另一種賺錢的方式,即推動政府修改規(guī)則,犧牲其他人利益以致富。美國投入了20%的GDP用于醫(yī)保,但中國歐洲的預期壽命都比美國長。美國醫(yī)療行業(yè)的尋租行為兩倍于世界上其他地方。他們沒有促進健康,而是賺了很多錢。
-
如果你想讓我用華為,價值觀的差異就變得很重要
當中國只向我們兜售淺層產品時,從政治上講,我們不在乎中國是獨裁主義者、共產主義者、自由主義者還是素食主義者。那不重要,因為你只是賣給我們淺層產品。但當中國可以向美國提供深層產品時,一切都不一樣了。
-
國家實力是疫苗最后的安全閥
-
查道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發(fā)達國家訂購超出其人口需求的疫苗做法,不能簡單地稱之為“不道德”。對于保障疫苗生產、促進廠商創(chuàng)新,競爭式訂購是必要的。疫苗議題并非一兩句話就能說清,背后利益、道德等因素錯綜復雜,最終的最終,還是落在“國家實力”四個字上。
-
-
法國為什么“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
鄭若麟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曾常駐巴黎二十余年
戴高樂時期,法國還是一個主權完全獨立的國家,薩科齊之后,法國沒有一個真正獨立的總統(tǒng),都是跟著美國走。原本因為特朗普總是犧牲歐洲利益,法德都要聯(lián)合起來了,但現在拜登上臺,歐洲恐怕連這點動力都沒有了。
-
-
全球化不再是資本主義的,因為中國來了
-
寒竹旅美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力》
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通過加入由資本主義國家創(chuàng)建的經濟體系而實現了經濟起飛,并有望在未來不遠的將來,超過資本主義的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本身就令人感到驚愕。更重要的,中國有可能會對全球化的健康發(fā)展,對緩解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之間的矛盾作出特別的貢獻。
-
-
刺激內循環(huán),我們2008年以后就做過了
-
丁一凡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前副所長
2009年,我們的外貿訂單遭遇斷崖式下跌,當時我們就出臺了經濟刺激計劃,不僅維持了經濟增長,而且提升了增長質量。而且以往我們是嵌入到別人主導的全球化中,現在我們開始主動塑造外部經濟環(huán)境,改善全球發(fā)展格局。
-
-
后工業(yè)化理論有問題,盡管很符合全球化理想狀態(tài)
-
錢乘旦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世界史研究院院長
少數發(fā)達國家以第三產業(yè)為主是可行的,但全世界不可能以第三產業(yè)為主,不能放棄實體經濟,并且要加強實體經濟。全球化和后工業(yè)社會的理論是配套的,但這種狀況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問題。
-
-
RCEP為歐盟敲響“警鐘”?反而促進中歐談判
-
黃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RCEP為歐盟敲響“警鐘”?歐洲即將聯(lián)美抗中?實際上,中歐投資協(xié)定簽署已進入倒計時,之后將是更重大的中歐自貿協(xié)定。RCEP其實正面推動了中歐談判。任何話題在歐洲都會有各種“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們無需過分解讀。
-
-
經濟外循環(huán)從哪兒開始?
-
張?zhí)N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東北亞學院學科發(fā)展委員會主任
疫情導致了供應鏈斷裂,社會經濟出現問題,很多國家民眾把問題歸結到全球化,號召反全球化,右翼勢力也開始上升。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推動全球化的發(fā)展,除了開放合作沒有更好的選擇。自力更生不是封閉,而是強調提升自己的治理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
-
-
日韓澳為何敢不顧美國,簽了RCEP?
當前世界的生產社會化的發(fā)展已經超出了民族國家的規(guī)模,但還沒有形成一個扁平化的世界經濟體。因此,當前的進程是形成一個“大陸規(guī)?!薄痊F存的民族國家大,但沒有以統(tǒng)一的方式涵蓋全球經濟。RCEP的簽署印證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道理,最終將惠及整個世界。
-
-
資訊 Information more
-
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開幕!附完整日程
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國內外官產學研各界精英,就百年變局下的全球化發(fā)展以及中國在全球化新進程中遇到的新機遇與新挑戰(zhàn)深入研討。[全文]
-
九大圓桌研討會聚焦全球化發(fā)展
11月12日,2020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九大圓桌研討會在線下舉行。[全文]
-
杜占元:全球化經過深度調整,將呈現6大新特征
后疫情時代的新型全球化將會經過一次深度調整,可能會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全球化過程完全有可能由一個自發(fā)的過程向一個更加自覺的過程發(fā)展。[全文]
-
哈佛教授:全球化并沒有讓美國中低收入人群變富裕
13日晚,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舉行經濟峰會,其中一場分會場圍繞“全球供應鏈”展開討論,主題為“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何去何從?”,其中,哥大哈佛兩位教授都提及了美國國內反全球化的原因:中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收入差距拉大。[全文]
-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習近平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的主旨演講。今天,我們也生活在一個矛盾的世界之中。有一種觀點把世界亂象歸咎于經濟全球化[全文]
-
《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志將發(fā)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文章強調,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文章指出,中國的發(fā)展,關鍵在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全文]
-
戴姆勒:建議在全球范圍內加強標準協(xié)同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編輯 周遠方)去年戴姆勒在大中華區(qū)的奔馳車銷量是67萬輛,這個數字是相當于第二名美國和[全文]
-
“疫情面前,中美聯(lián)手,世界有救”
盡管新冠疫情的爆發(fā)非常突然,全世界都沒有經驗可循,但武漢依然從疫情的災難中突圍。武漢,不僅給中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幫助我們控制住疫情,客觀上,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一份真實的參照。[全文]
-
朱光耀:G20應緊急行動起來,通過政策協(xié)調加強多邊合作
11月12日,CCG顧問、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在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強調了恢復和強化G20功能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全文]
-
國網能源張運洲:已在9個國家和地區(qū)成功投資運營骨干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在過去近20年里面,在海外開展投資并購、產能合作和電網的互聯(lián)互通等業(yè)務,已經在9個國家和地區(qū)成功投資運營了骨干的能源網公司。在促進綠色發(fā)展,助力當地的集團轉型、負責運用海外資產實現互利共贏、堅持共享發(fā)展,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