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楓:中國贏了嗎?美國怎么辦?
在80年代,服裝和玩具是第一波出口主力,但開始時面料、紐扣都要從韓國、日本等地大量進口,國產品的款式、色澤、質量常常達不到要求。這也是珠三角領引進技術風氣之先的時代,新會等地通過港資大量購入二手設備,頂著“進口技術”名目的小化纖遍地開花,生產的面料在款式、色澤、質量上超過當時主流國營大企業(yè)。
與此同時,滌綸噴絲機是重點攻關項目,首先要取代引進小化纖里的噴絲機,然后要逐漸做大。噴絲頭的孔非常細,只有請航天工業(yè)配合協(xié)作,用材也逐步由進口轉為國產替代。這就是最簡單的進口替代,與擠占進口設備份額無關。
為了吃透噴絲機數字控制系統(tǒng),筆者所在的團隊泡在廣東很長時間。記得那時的車間里震耳欲聾,即使喊叫也根本無法聽清對話,想起來聲強應該在100分貝級以上?;爻虖膹V州坐船到汕頭和廈門繼續(xù)考察,正是因為這些沿海特區(qū)擁有率先引進的噴絲機。
記得船經過香港海面的時候,遠遠看到一片春筍般的高樓,很是震撼。那還是上海十幾層以上的高樓可以扳手指數得清的年代。延安東路聯誼大廈是30年代國際飯店后上海第一座20層以上的建筑,華亭飯店則是最潮的涉外飯店,門前的中山西路漕溪路口還有高腳架上的交通崗亭。
老香港資料圖
現在看看,當年的窮酸和窘迫幾乎荒唐,但就是從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國在一代人的時間里發(fā)展成世界上坐二望一的經濟超級大國。按照購買力等價GDP計算,中國已經世界第一了。
工業(yè)政策的功勞肯定是有的,各種政策扶持也是肯定的,但目的很簡單:中國人也想富起來。要富起來只有搞工業(yè)化,要搞工業(yè)化只有自己把能干的都吃下來,不是為了獨霸,只是為了省錢,也為了就業(yè)。逐漸地,中國人發(fā)現自己能干的越來越多,而且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干到世界最大、最高效、最先進。
中國經濟以制造業(yè)為本和科技本土化也是“時事造人”的結果。誰都看得到錢生錢更快捷、更省力。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人沒錢,只有用力氣掙錢。誰都知道引進技術省事可靠,但錢是一個問題,被掐脖子是另一個問題,只有自己的才是可靠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再不改革就要被開除球籍了。中國人對自己的落后狀態(tài)痛心疾首,思變心切。
另外兩句我們經常聽到的話是:發(fā)展是硬道理、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說,一切宏大設計不僅需要經受住實踐的檢驗,也必須在實踐中不斷修正,目的都是為了最終的發(fā)展。一切妨礙發(fā)展的人和事都要讓路,只有發(fā)展,才有生存。
就是這樣,中國在小步快跑、不斷修正中,一點一點地建造起龐大、完整、先進的工業(yè)體系和供應鏈,和保障這個工業(yè)體系和供應鏈的電力、交通網絡。
今天如果有人研制機器人,可能在華強北一天就能跑全所需的各種軟硬件,還有缺貨的話,第二天也快遞到貨了。中國供應鏈的完備和快捷是中國制造最強大的優(yōu)勢之一,也反過來幫助中國制造快速迭代、不斷創(chuàng)新。德國汽車在美歐是最能打的,但德國大眾加大與中國伙伴的合作力度,因為德國研發(fā)電動汽車的周期在36-40個月,而在中國是18個月。
中國人有遠見,有耐心。遠見在于堅定的長遠目標,耐心在于不斷的試錯和糾正。
從洋務派到孫中山到現在,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直是中華民族簡單樸實的愿望。這里沒有陰謀,有的只是古老民族的不滅心愿。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心愿變成可實現的目標,而且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
但工業(yè)政策從來不是實現民族復興心愿的最主要工具。
工業(yè)政策的核心在于政府意志,鐵公基可能是政府意志最好的體現。中國高鐵的很多線路在運作多年后依然沒有盈利,但高鐵拉動的經濟效益不可計量。公路、城市基礎設施、光纖、手機基站網的建設也是一樣。中國名義GDP從1990年的不到400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略低于18萬億美元,其中有多少可以“歸功于”鐵公基和基礎設施的超前建設,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中國政府有堅強的意志和強大的執(zhí)行力,但這不等于發(fā)展成就都是由于成功的工業(yè)政策,或者工業(yè)政策會自然而然地獲得成功,更不等于工業(yè)政策一成不變。
電冰箱、電視機、汽車、鋼鐵的大發(fā)展與其說是工業(yè)政策的結果,不如說是各地看到發(fā)展機會后的一擁而上的結果。
在激烈競爭中,適者生存才是硬道理。在此過程中,中國在很多領域形成過剩產能。一方面,閑置產能造成浪費和惡性競爭;另一方面,極端降本增效和推陳出新逼迫行業(yè)向更高水平“卷進”,技術進步和產品差異化創(chuàng)造機會,利用起來閑置的產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在本質上反映的是資金過剩和人力資源過剩,這才有可能在一有發(fā)展機會的時候就投資一擁而上,而勞動力隊伍也可同步充滿。這在電動汽車的爆發(fā)性發(fā)展中突出體現。
改革開放后汽車工業(yè)一直是發(fā)展重點。但長期以來,多的是產能,缺的是水平,說引進汽車長期占據半壁江山都是低估了,問題在于中國內燃機和變速器技術長期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但電動汽車意味著完全不同的賽道,起點拉平了,過剩的投資和人力資源一下子有了用武之地,后面的爆發(fā)性發(fā)展就水到渠成了。
在這里,工業(yè)政策有很大的“偶然成功”因素。中國大力推動電動汽車首先受到能源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的推動。石油是中國的顯然短板,不管從可持續(xù)發(fā)展還是國家安全出發(fā),都必須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國,人均也好,歷史欠賬也好,所有理由都不能抵消中國也需要干凈的空氣這一現實。
汽車電動化是顯而易見的選擇。這也繞開了中國內燃機、變速器技術的瓶頸。電動汽車三電技術一上路就爆炸性發(fā)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海外的大量鋰資源,則有點像地理大發(fā)現時代,在大家都不經意的時候,誰先插旗,誰先得到,也談不上什么陰謀或者大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希望美方做出切實努力,而不是對中國的真誠努力攻擊抹黑”
2024-09-11 07:39 中美關系 -
-
-
移民暴力犯罪頻發(fā),德國所有陸地邊境將恢復護照檢查
2024-09-11 06:54 -
歐洲法院:蘋果補繳130億歐元稅款,谷歌被罰24億歐元
2024-09-11 06:54 -
-
數以萬計文物流失,“這個國家的歷史正被摧毀”
2024-09-10 23:13 非洲之窗 -
以軍打死美國公民,布林肯要求以軍必須改變行動方式
2024-09-10 23:03 巴以恩仇錄 -
布林肯回應美國活動人士遭以軍槍殺:無法接受,必須改變
2024-09-10 23:03 巴以恩仇錄 -
“普京不會參加,美國不適合辦這樣的會”
2024-09-10 22:24 -
他披露“驚人計劃”:日本自衛(wèi)隊也應在美國設基地……
2024-09-10 20:45 日本 -
金正恩國慶講話要求全面發(fā)展經濟并鞏固國防
2024-09-10 20:24 朝鮮現狀 -
中方與歐盟就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有何進展?商務部回應
2024-09-10 19:19 -
“紐蘭親自爆料,澤連斯基怕是處境不妙”
2024-09-10 17:22 -
印度人發(fā)現:只有中國有錢投資……
2024-09-10 17:07 龍象之間 -
暴行發(fā)生時,美國甚至“起立鼓掌”!安瓦爾贊賞中俄立場
2024-09-10 16:58 巴以恩仇錄 -
“歐盟小幅下調對華關稅”
2024-09-10 16:36 車市快訊 -
普京、梅洛尼均希望中國來調停,中方回應
2024-09-10 15:39 烏克蘭之殤 -
美國會再推進涉港臺法案,意欲何為?
2024-09-10 15:30 中美關系 -
“美企落后多年”,美眾院通過法案:不準大疆賣新款…
2024-09-10 15:26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荒謬言論”,默茲:我會跟特朗普談談這個 評論 0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評論 62印度指控巴與恐襲有關,稱空襲是行使自衛(wèi)權 評論 300直播:跟著軍工組探訪俄羅斯兵器博物館 評論 127巴軍:擊落6架印軍機,含3架新銳“陣風” 評論 1299最新聞 Hot
-
擔心美國施壓,在華德企:希望新一屆德國政府確立平衡立場
-
印空軍:今起在與巴基斯坦接壤地區(qū)進行演習
-
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訪:特朗普太掉價了,美國不代表掠奪
-
哥倫比亞準備加入“一帶一路”?中方回應
-
印度指控巴與恐襲有關,稱空襲是行使自衛(wèi)權
-
首批145%關稅中國貨船抵洛杉磯港,美業(yè)界預警…
-
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又使壞,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將訪華
-
特朗普又要給波斯灣改名了
-
英國快和美國談成了?條件是…
-
改道、停飛,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軍方公布回擊細節(jié):兩國戰(zhàn)機均未侵入對方領空
-
巴軍:擊落6架印軍機,含3架新銳“陣風”
-
印度稱向這幾個國家通報了行動
-
巴軍方:印度襲擊已致26死46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