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聲:僵化地強調“背誦”,會傷害語文的“魂”
最后更新: 2019-10-29 12:09:08(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吳玉蓉 實習生 王至月)
怎么能讓中學生背這么多?怎能一味強調“多讀多背”學語文、教語文?高考怎么能讓15%的學生做不完試卷?
中學語文教育名師、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北京市第四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李家聲,對語文課改有“一千種焦慮”。近日,他在北京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呼吁——如今有人一味提倡閱讀量,卻不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同樣是一種走偏了的形式主義。他直言“偽教育”會把學生的才氣、興趣、創(chuàng)造力磨掉。
李家聲希望,在大家越來越重視語文教學的今天,讓語文教育能真正走上正道——即通過“高貴的語文教育”,讓學生真正明事理,明白如何做人,這才是目的。而不是通過各種“學習技巧”與“應試技巧”讓學生拿高分、上名校?!靶难酆茫瑢W養(yǎng)足,比什么都重要!”
盡管退休多年,但李家聲一刻也沒有閑著。他的身影時常出現(xiàn)在北京四中,不久前剛給高一人文班上了古文專題課,本月底還將同他們一起游學四川并講蘇軾;作為北京西城區(qū)教委聘請的“導師團專家”,他過去在北京56中、北京15中等中學做教學顧問,今年是北京七中。
以下為澎湃新聞和李家聲的對話。
李家聲接受專訪。澎湃新聞記者 權義 圖
語文學習“不可替代”,它與思想情感交流結合在一起
澎湃新聞:如今語文被前所未有地重視。以前總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卻說“得語文者得高考”。怎么理解這一巨大的變化?
李家聲:一切都要與時俱進。新時代對語文的教育需求也發(fā)展了,這是語文的特質決定的。語言文字是交際工具,在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我們現(xiàn)在提倡綜合學科的培養(yǎng),多個學科交叉、跨學科培養(yǎng),這是新時代提出的一個鮮明特點,以前沒有認識到。此外,隨著時代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時代,在很多方面,將來人工智都能夠代替人的工作,可是唯有語言文字,因為它和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合在一起的,所以這方面無可替代。
澎湃新聞:時代飛速發(fā)展,語文課改也在變。語文教學是不是會有一個跨時代的變化?
李家聲:是的。今天我們面臨一個語文教育教學轉向的問題——要提升學生的能力,要發(fā)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原來主要側重老師教什么,現(xiàn)在轉到學生能夠學到什么,習得什么。要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乃至將來能夠終身學習。語文還要重視文化的傳承。現(xiàn)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把文化傳承作為非常重要的事情來看待和運作。
澎湃新聞:有人說高考要將語文分值從150分提高到180分。你怎么看?
李家聲:最先提出來的是北京。大概是五六年前,有這樣的設想,后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擱淺了。
過去一段時間,教育偏重學科,學習重“技”與“術”,所以有“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說。很多人口頭上重視語文但行動上并不把語文當回事。現(xiàn)在這么強調重視語文的情況下,很多人的認識還是不夠,他們僅僅把語文的學習當工具、當考試的敲門磚,學語文更多地是考慮怎么能夠短時期突擊一下,怎么見成績。這種心態(tài)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其實語文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而是真正的學養(yǎng)與素質教育,語文修養(yǎng)是讓所有人一生受益的。我覺得高考如果將語文總分提到180分,可能會對人們重視語文起到一點促進作用。
澎湃新聞:從根本上重視語文,可能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李家聲:從根本上重視語文是個綜合任務。語文的教材、教學、教師,這三個方面就很重要,都應該抓起來。語文某種程度上就是四個字,聽說讀寫。一方面是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一方面是閱讀理解,還有一方面是運用能力,包括作文,鑒賞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就要讓學生能夠具有實實在在的語文能力。接下來的高考,已經(jīng)不出考試大綱、考試說明了??荚嚧缶V或多或少促使人們針對性應試,所以現(xiàn)在的語文,也把應試教育控制到合理的范圍內。應試應該是和促進教學質量二者兼顧的。
考試只強調閱讀量而不給人思考時間,還是一種形式主義
澎湃新聞:語文高考有一種趨勢是閱讀量增加,怎么看這個現(xiàn)象?
李家聲: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因為閱讀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主要環(huán)境。我們語文學習,主要是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中受到思想情感的渲染,也培養(yǎng)了能力,所以增加閱讀量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有一個“度”的問題。
比如現(xiàn)在高考語文出題量在加大,這當然是希望有正向的引導。但有一種說法強調,高考選拔性考試,就是要讓一部分孩子閱讀題都做不完,這樣對于真正有語文學養(yǎng)的學生更公正。這種認識可能就存在另一種偏向。還是要有一個把握度的問題,適度是合理的,過度是不合理的。
過去的語文試卷,哪怕一個題的標點符號、題干的要求,最后都算入字數(shù),不能超過1萬字。這1萬字是普遍的高中生的水平,學生閱讀了還要思考。如果只追求閱讀量,沒有給人思考的時間,這會“逼”著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應試技巧上,學生可能根本沒有讀完閱讀的內容,但是只要有技巧把閱讀后面的題目快速做對就行。這就不是對素養(yǎng)的考試,成了對應試技巧的考試。這個考試水準就很粗糙的,還是一種形式主義。
澎湃新聞:可是,現(xiàn)在的學生更普遍的狀況,還是閱讀量不夠、閱讀習慣也欠缺,怎么處理好,增加閱讀量的同時,又能夠不增加教育負擔呢?
李家聲: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必要途徑與學習密碼。語文學習從粗線條上看就是閱讀,然后習得生成能力,認知生成思想情感。平時的閱讀、養(yǎng)成勤奮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有這種素養(yǎng)的人才能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語文教學的閱讀怎么做最合適?我認為,主要是要提供優(yōu)質的教材,優(yōu)質的閱讀材料。開卷并非完全有益,只有好書才能不厭百回讀。糟粕讀得越多越壞事。
教學中僵化地強調“背誦”,會傷害語文的“魂”
澎湃新聞:高考古詩文背誦量從14篇逐漸增加到72篇,背誦大幅增加一度引起熱議。
李家聲:簡單粗暴地強調背誦,還是一種灌輸教育,是很落后的。
語文學習要培養(yǎng)實際能力,背誦只是學習的一種入門方式,背誦本身并不是目的。有的人把路徑與目的混為一談,結果只強調其中一種路徑,目的是什么反而不清楚了,這也是不合理的。
關于這一學習理念,愛因斯坦有過最經(jīng)典的闡釋。有人問愛因斯坦,你說說光速是多少?愛因斯坦立刻很嚴肅地說:我拒絕回答,光速在任何一本物理書上都可以查到。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到現(xiàn)在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錯在那個“而”上,把這個“而”看成是并列,溫故和知新是一樣的,其實不是,這個“而”表示遞進,溫故,而且要知新。
語文教育的實質不是記住事實,而是訓練思考、激發(fā)高尚的情感。思考、情感與創(chuàng)新表達才是語文的魂。語文教改在明確目的上首先要實現(xiàn)轉變。但現(xiàn)在很多東西仍不合時宜,還在走形式。只強調僵化地背誦,這反而會妨礙孩子的想象、思維、接受與表達新的東西,反而傷害了語文學習的魂。我們現(xiàn)在應該側重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所以,機械化的灌輸、機械化的記憶,其實很坑人。
澎湃新聞:除了“多讀、多背”,還有什么更好的語文學習方法?
李家聲:現(xiàn)在老師們還有一種慣性。如果你到網(wǎng)上查一查,全國都講語文學習,就是兩個字,讀背。似乎學習語文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讀就是背。這種觀念是很陳舊的。
古人學語文都是在背。古人強調背誦課文,是因為當時他們沒有現(xiàn)在這么方便的閱讀方式。宋代活字印刷術發(fā)明前,買書都論字,一個字多少銀子,所以強調每個字都要牢記在心。現(xiàn)在信息大爆炸,查什么都很方便,還死記硬背,不僅學起來苦,也不合時宜。
有時候,我們強調自己基礎功底扎實,說歐美中學生連兩位數(shù)的乘法都不行。其實他們已跨越了一味“死記硬背”這個原始階段。基礎計算用計算機解決,但在高級研究領域與創(chuàng)新力方面,他們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
澎湃新聞:但歐美也在反思,基礎教育是不是也要向中國學習。
李家聲:這個事需要辯證來看。如果就看短期的效應,中國的灌輸確實見效快,但它不利于人的長遠發(fā)展。
工業(yè)化時代,有一技之長,就對社會作用很大,能夠生存生活得很好。現(xiàn)在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這是社會乃至家庭的要求。所以通識教育相對于專業(yè)教育越發(fā)受到重視。通識教育中最典型的是語文教育,所以看上去語文教育越發(fā)受到重視。其實從培養(yǎng)人的角度看,并不是通識教育或者語文教育一下子變得“?!逼饋砹耍俏覀冞^去嚴重偏向于專業(yè)教育,現(xiàn)在回過神來,強調對于通識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的回歸。
《弟子規(guī)》絕大部分是糟粕,不應該讓學生背誦
澎湃新聞:現(xiàn)在很多地方盛行“國學熱”,小學把《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納入背誦內容,還有學生回歸私塾,你怎么看這些?
李家聲:國學這個詞本身就不科學。國學的權威是錢穆。錢穆說,國學這個詞就不科學。因為學科沒有國別之分。但他說,在沒有一個更好的概念出來之前,我們就暫時用一用。國學,從現(xiàn)在來看就是傳統(tǒng)中華文化。
對待傳統(tǒng)中華文化,我們就要用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那就是兩個字,揚棄,該發(fā)揚的發(fā)揚,該拋棄的拋棄。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事做不好,是該發(fā)揚的沒發(fā)揚、該拋棄的不拋棄。比如,中華傳統(tǒng)哲學真是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墨家,孔孟之道、老莊之道,其中有非常多的人類文明的精華與營養(yǎng)。
但是,糟粕也必須要剔除。有的書本絕大部分是糟粕,有的整體是糟粕,還是拋棄為好。比如《弟子規(guī)》,絕大部分是糟粕,全書充滿了封建奴化思想,跟我們目前提倡的價值觀與創(chuàng)新精神相違背。打著所謂“國學”的旗號而讓中小學生背誦《弟子規(guī)》,是不合適的。
澎湃新聞:你心目中的語文教學,應該具備那些特點?
李家聲:我想用三個詞來概括語文教育——高貴、優(yōu)質、高效。
第一,充分選擇利用最好的教育資源,比如教材,人文資源。
第二,就是讓學生進入自主、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剛才說的就是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成就自我。
第三,教學方法是設立情境。好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都能做到這一點。我講司馬遷的《屈原列傳》,那就是盡我所知,進入情境,好像屈原就活在我們之中。
- 原標題:李家聲:僵化地強調“背誦”,會傷害語文的“魂”
- 責任編輯: 嚴珊珊 
-
周杰倫演唱會現(xiàn)場,這個小學生太秀了...
2019-10-29 11:53 趣讀 -
女星莫名遭催債電話瘋狂騷擾 一查竟是粉絲借的貸
2019-10-29 11:52 明星那點事兒 -
習近平向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19)致賀信
2019-10-29 11:43 -
進博會第二天,將舉辦“2019上海城市推介大會”
2019-10-29 10:32 進博會 -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2019-10-29 10:10 進博會 -
TVB申請禁制令,禁止襲擊記者
2019-10-29 09:24 香港 -
被學生砸昏迷的老師仍未蘇醒,學生家長至今未現(xiàn)身
2019-10-29 09:00 -
專門給賣烤魚的加個站?成都地鐵:已暫停該廣告
2019-10-29 08:50 -
習近平眼中的“指揮棒”和“紅綠燈”
2019-10-29 08:43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這回是親弟把馬桶套在哥哥頭上…
2019-10-29 08:20 中國雷人秀 -
男子被蛇咬傷后自斷手指 醫(yī)生:其實沒必要...
2019-10-29 08:19 -
官方:施救者有孩子,被“活埋”男嬰應還其父母
2019-10-29 08:17 依法治國 -
本科生到底該不該發(fā)論文?
2019-10-29 08:15 -
這道“老鷹捉小雞”的一年級數(shù)學題,讓家長們懵了…
2019-10-29 08:14 中國雷人秀 -
波音與中科院續(xù)簽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9-10-29 08:13 -
8死2傷!貴州一在建停車場垮塌,面積如一個“足球場”
2019-10-29 08:03 -
李克強將出席上合組織總理會議
2019-10-29 07:54 上合組織 -
云南一扶貧工作者“罵”貧困戶視頻曝光,卻意外獲贊無數(shù)
2019-10-29 07:34 扶貧攻堅戰(zhàn) -
云南警方通報女子跳樓事件復核結果:維持不立案
2019-10-29 07:31 疑案追蹤 -
進博會展品今年為何集體晚到?
2019-10-29 07:30
相關推薦 -
“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評論 7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評論 68印度指控巴與恐襲有關,稱空襲是行使自衛(wèi)權 評論 301直播:跟著軍工組探訪俄羅斯兵器博物館 評論 127巴軍:擊落6架印軍機,含3架新銳“陣風” 評論 1306最新聞 Hot
-
“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
擔心美國施壓,在華德企:希望新一屆德國政府確立平衡立場
-
“以方計劃會越過另一條紅線”,歐洲6國外長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
-
印空軍:今起在與巴基斯坦接壤地區(qū)進行演習
-
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訪:特朗普太掉價了,美國不代表掠奪
-
哥倫比亞準備加入“一帶一路”?中方回應
-
印度指控巴與恐襲有關,稱空襲是行使自衛(wèi)權
-
首批145%關稅中國貨船抵洛杉磯港,美業(yè)界預警…
-
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又使壞,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將訪華
-
特朗普又要給波斯灣改名了
-
英國快和美國談成了?條件是…
-
改道、停飛,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軍方公布回擊細節(jié):兩國戰(zhàn)機均未侵入對方領空
-
巴軍:擊落6架印軍機,含3架新銳“陣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