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在關鍵峰會上,試圖避免‘惹惱中國’”
-
楊蓉yangrong@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4-06-07 17:18:46(觀察者網訊)當?shù)貢r間6月29日起,為期兩天的歐盟夏季峰會正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ㄋ柊雿u電視臺28日稱,在此次關鍵峰會上,“中國成為焦點”。
“別惹惱中國!歐盟準備緩和與北京的爭端”,“政客”新聞網歐洲版28日以此為題披露,根據(jù)其看到的閉幕聲明草案,歐盟領導人預計將在對華外交政策上“降溫”,以繼續(xù)同中國這個經濟大國接觸。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截圖
根據(jù)公布的議事日程,本次峰會設置的議題包括烏克蘭局勢、經濟形勢、安全與防務、移民政策和對華政策等。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27日在給與會國領導人的邀請函中提到,此次峰會將是一個“重新確認”歐盟對華統(tǒng)一立場的機會。
半島電視臺稱,歐盟27個成員國常常在處理從移民到補貼等一系列內部問題時難以達成共識,在外交政策上也不例外。過去幾年,有關對華政策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歐盟。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分析師格熱戈日·斯特茨表示,歐盟成員國對華政策分歧依然存在:其中一些成員認為經濟安全是關鍵問題,另一些成員則認為中國在俄烏沖突上的立場是當前的關鍵問題,“這些優(yōu)先事項上的差異有時會導致摩擦”。
不過,據(jù)“政客”新聞網歐洲版28日報道,盡管存在上述問題,部分歐洲大國目前仍希望減少在這些方面對中國的施壓。報道稱,一位東歐官員觀察到,在夏季峰會召開前的幾天內,一些西歐政府試圖進一步淡化一份聲明草案,以確?!安粫づ袊薄R恢币詠?,德國擔心對華強硬政策會影響到其在中國的巨大商業(yè)利益,而法國則對效仿美國的做法持懷疑態(tài)度,后者正不斷加大對華壓力,限制西方在關鍵供應鏈上與中國的連結。
報道提到,對歐洲政客來說,處理對華關系以及經濟“去風險化”是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他們面臨著來自華盛頓的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貿易伙伴。2022年,中歐貿易總額8473.2億美元,其中歐盟對華出口額超過2300億歐元,中國成為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認為,在峰會召開前夕,歐洲理事會內部正逐漸形成一種共識,即贊成保持對華外交和平。報道稱,與布魯塞爾此前的其他聲明相比,其所看到的峰會閉幕文件最新草案對中國的“敵意”要小一些:盡管繼續(xù)呼吁中國敦促俄羅斯停止“侵略”并全面撤軍,但文件有“小心”避免整體措辭過于批判。
當?shù)貢r間6月29日,(從左至右)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參加歐盟夏季峰會。圖片來源:歐盟網站
據(jù)悉,預計歐盟領導人將表示,歐盟“無意脫鉤或轉向內向”,也無意制定“傷害中國或阻礙中國經濟進步和發(fā)展”的政策。草案強調:“歐盟和中國在追求建設性和穩(wěn)定的關系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币幻麣W盟高級外交官表示,這些結論“更詳細地表明,我們繼續(xù)希望與那個經濟大國接觸”。
報道進一步稱,按照某些外交官的想法,這場峰會上甚至應該幾乎不涉及對華態(tài)度這一爭議性的問題,他們認為這將暴露出歐盟的實際分歧。一位歐盟外交官說:“如果歐盟領導人在歐洲理事會花費數(shù)小時爭論這一文本內容,將顯示出在中國問題上的不團結?!?
“歐洲既是忠實的盟友,也是剎車制動因素。”巴黎蒙田研究所常駐高級研究員兼國際研究主任馬蒂厄·迪沙泰爾分析稱,盡管與美國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可能會成為“歐洲外交政策的結構性決定因素”,但歐洲內部有一股力量試圖阻止美歐采取過于激進的對華政策。
至于這股力量是什么,“政客”新聞網提到了兩個人:歐洲理事會(歐盟最高決策機構)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歐盟立法建議與執(zhí)行機構)主席馮德萊恩。從兩年前的“沙發(fā)門”開始,兩人的不和便被擺在了臺面上,報道稱,馮德萊恩日前宣布的更強硬對華路線也遭到米歇爾及其團隊的私下批評。
6月20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了“歐洲經濟安全戰(zhàn)略”文件,該文件闡述了歐盟如何使其經濟更具韌性,并且識別新出現(xiàn)的風險。這份文件雖未點名中國,但強調歐盟應與有共同關切的國家合作,并使用了“去風險”一詞,外媒普遍認為這暗示要減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報道指出,米歇爾負責起草本次歐盟夏季峰會的閉幕聲明,一些歐盟官員甚至將聲明草案中的和解措辭視為米歇爾對馮德萊恩更為強硬的“歐洲經濟安全戰(zhàn)略”文件的回應。
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馬爾欽·普日霍德尼亞克分析稱,部分西歐國家希望表現(xiàn)得獨立于美國,在米歇爾的支持下,他們厭倦了與俄羅斯脫鉤,并認為更溫和的立場可能會為他們在中國問題上贏得時間。他認為,歐盟領導人也不想讓中國在俄羅斯問題上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最近的瓦格納事件之后。
另一方面,“政客”新聞網歐洲版也分析認為,歐盟立場變得較為溫和反映了大西洋彼岸對華政策的更廣泛轉變。
針對歐方提出的所謂“去風險”,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日前接受半島電視臺對話時表示,雖然中國理解歐盟想要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的雄心,但歐盟“不應將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混為一談,從而損害自由貿易”。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上月也指出,談論“去風險”,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風險,風險在哪里。他提醒稱,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國家正在發(fā)動“新冷戰(zhàn)”,破壞國際規(guī)則,煽動意識形態(tài)對立,搞陣營對抗,“脫鉤斷鏈”……這些才是需要重視的、真正的風險!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wěn)定、去發(fā)展。
在5月1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編輯提問,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曾表示,歐盟成員國外長支持“重新校準”對華戰(zhàn)略,繼續(xù)將中國視為全球性問題合作伙伴和經濟競爭者。歐盟在堅持對華“三重定位”時,應加強對華競爭。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當時回答說,中方始終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系,視歐洲為全面戰(zhàn)略伙伴,對歐政策保持穩(wěn)定連續(xù)。中方對歐方不贊成零和博弈的表態(tài)表示贊賞,同時我們認為,“伙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三重定位”本身就自相矛盾。事實上,中歐雙方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競爭,共識多于分歧。我們希望歐方摘下意識形態(tài)的有色眼鏡,排除外部干擾,堅持戰(zhàn)略自主,形成獨立、客觀的對華認知,奉行積極理性的對華政策,這最符合歐洲利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楊蓉 
-
“趕在匈牙利‘坐莊’前”,歐盟想搶先啟動烏克蘭入盟談判
2024-06-07 17:08 歐洲亂局 -
“以色列代表發(fā)言時,會場空了一半”
2024-06-07 16:23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會見巴西副總統(tǒng)阿爾克明
2024-06-07 16:20 中國外交 -
菲方指責中方在仁愛礁阻止生病士兵撤離,外交部回應
2024-06-07 15:33 南海局勢 -
通網9個月后,亞馬孫土著部落“亂套”了
2024-06-07 15:28 -
王毅將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晤
2024-06-07 15:18 金磚國家 -
刊文譴責以色列后,美知名法律期刊網站被暫時關閉
2024-06-07 14:19 美國一夢 -
“美國授權了,但不允許烏軍打擊莫斯科或克宮”
2024-06-07 13:25 烏克蘭之殤 -
“三星電子工會55年來首次罷工”
2024-06-07 11:15 三八線之南 -
擔憂失去中國市場,阿斯麥新任CEO警告
2024-06-07 10:28 -
涉嫌綁票中國游客,菲四名警察被捕
2024-06-07 10:18 -
協(xié)議涉及對抗中國,“印度、越南還沒對美國點頭”
2024-06-07 10:02 中美關系 -
飛行途中發(fā)現(xiàn)氦氣泄漏后,波音載人飛船已將宇航員送入空間站
2024-06-07 09:32 航空航天 -
“拜登的黑人選票,危了!”
2024-06-07 08:36 美國政治 -
多地披露地方行政編制精減比例,從2%到5%不等
2024-06-07 08:08 基層治理 -
-
美法官裁定特朗普前顧問班農于7月1日開始入獄服刑
2024-06-07 07:55 美國政治 -
?王毅:贊賞古巴總是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支持中方正當立場
2024-06-07 07:55 中國外交 -
駐日大使:中國是14億人口大國,沒那么多錢搞補貼
2024-06-07 07:55 中國外交 -
也門胡塞武裝:過去一周美英空襲已致至少15人死亡
2024-06-07 07:12
相關推薦 -
-
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xié)議”,就這? 評論 133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686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5“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評論 61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評論 110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
“中國遠落后于美國的時代已終結”
-
“接到指示,美情報機構加強搜集力度”
-
“雙方出動125架戰(zhàn)機,交火距離一度超過160公里”
-
門票價格從10元上漲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館回應
-
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
烏克蘭央行行長:考慮放棄美元
-
美聯(lián)儲:就是不降息
-
法方證實:至少一架陣風戰(zhàn)斗機被擊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敵人哀嚎,印軍引以為傲5架戰(zhàn)機,化為灰燼”
-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去世,享年88歲
-
戴維·珀杜宣誓就任美國駐華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職典禮
-
教皇選舉首輪投票結果出爐:是黑煙
-
“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