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上70天連發(fā)3篇 顏寧:搞科研就是登上珠峰又想去月球
關鍵字: 清華大學顏寧顏寧發(fā)布論文據《科技日報》10月31日報道,“我做科普,在結構生物學與新藥創(chuàng)制的關聯上不愿多說,是避免給老百姓留下一個制藥很容易的印象?!?0月29日,在2018世界生命科學學大會上做了閉幕報告之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顏寧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結構生物學與新藥創(chuàng)制聯系緊密,解析作為重要靶點的蛋白分子結構后,向新藥創(chuàng)制推進順理成章。
2018年6月底到9月初,短短70天內顏寧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連發(fā)3篇論文,在學術領域如此高產的顏寧表示,除了探索生命奧秘之外,也為新藥研發(fā)提供線索。
為制藥行業(yè)開辟綠色通道
顏寧曾笑稱如果能夠解出人源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結構就可以退休了。
“我當時這樣說,并不是真的要退休,而是說明這個研究在我心里的高度和難度?!鳖亴幷f,搞研究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哪怕登頂珠穆朗瑪峰,又會想去月球。
這個時代的研究者更幸福的是,在征服“高山”的過程中,能夠仰賴的技術手段突飛猛進。顏寧說,如果靠之前的方法(X射線晶體衍射方法)可能要等個二三十年才能做出這些研究,而現在有了冷凍電鏡的方法,解析蛋白質結構不再是難點,而且可以輕而易舉地達到很高的分辨率,清楚地看到鈉通道和毒素(如蜘蛛毒、河豚毒)的相互作用。
“科研的目標也就更高了?!鳖亴幷f,以前弄清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就是終極目標,現在不是了,結構僅僅是一個開端,要做詳盡、動態(tài)的解析,要把它的工作原理揭示清楚。顏寧認為,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結構生物學家的工作,為制藥行業(yè)開辟了一個綠色通道。
我去藥學院肯定沒問題
“以我現在的研究方向去藥學院肯定沒問題,我做的都是重要的藥物靶點,往后推進的工作也順理成章?!鳖亴幈硎荆圆唤洺L峒白约旱膶W術研究與新藥創(chuàng)制之間的關系,是因為不想給老百姓一個直接產出新藥的虛幻印象。
一方面新藥創(chuàng)制非常困難,從理論到修成正果,堪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顏寧舉例,團隊詳細闡述了河豚毒素與人體內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復合物結構,但是如果這個毒素能夠作用于所有的通道,那么依據這個理論做成的藥,進到身體里“全面發(fā)力”,就會產生巨大的副作用。而如果能夠通過修飾,只針對要治療的部分,既有靶向性,又能夠成功遞送到靶點,并且有合理的代謝,才有好的藥物基礎。因此從靶點到藥,一道一道“過篩子”,最后能落地的很少。
解析越詳細、結構越“高清”,越可能為藥物設計者提供攀巖的“著力點”,進而設計出好的藥物。顏寧舉例,“在鈉離子通道中我們意外發(fā)現了一個比想象中復雜的結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靶點,啟示了我們修飾的入手點?!钡牵谡嬲蔀樗幬镏?,顏寧始終秉持科研人員“一切以真實數據說話”的準則刻意避免為研制中的新藥“畫餅”。
生命科學研究還有“認知黑洞”
相關資料顯示,顏寧團隊解析的蛋白結構精度達到2.6埃,是目前已知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報道的膜蛋白結構的最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看到結合的毒素分子、鈉離子、蛋白質分子的原子等。
“分子層面利用冷凍電鏡能看到埃(0.1納米)的尺度,細胞層面用超分辨技術能對活細胞成像,看到100納米左右的尺度,這兩個尺度之間的細胞內部世界還沒有穩(wěn)定的科學儀器可以觀察?!鳖亴幷f,這個“視角”下,對生命活動的認知是個黑洞。
但在顏寧看來,這意味著一個大的發(fā)展方向,“現在看來是未知,但如果你能夠看到的時候,必然會有新的生物現象發(fā)現?!鳖亴幈硎荆苍陉P注這方面的技術推進,例如將電鏡與光鏡偶聯起來可能有所突破。
此前有媒體用“爆發(fā)”來形容顏寧今年的成績,但在談到可能的新技術手段,顏寧并不像剛爆發(fā)過,更像等待稱心兵器的將領,摩拳擦掌為下一個的“爆發(fā)”蓄勢。
記者 張佳星
(原標題 顏寧:搞科研就得“這山望著那山高”)
- 原標題:《科學》上連發(fā)3篇論文,顏寧:科研就得“這山望著那山高”
- 責任編輯:唐艷飛
- 最后更新: 2018-10-31 08:56:21
-
香港無人機表演遭干擾 超40架墜海
2018-10-31 06:55 -
火山爆發(fā)的瞬間,閃電出現了
2018-10-30 17:50 觀網看片 -
張忠謀:臺積電技術已領先所有公司 退休后與夫人去巴黎
2018-10-30 17:04 -
新紀錄!人類最接近太陽的一次
2018-10-30 13:04 航空航天 -
天貓發(fā)布雙11價格保護機制 確保雙11到手價為近3個月最低
2018-10-30 12:00 天貓雙11 -
科技早報|收入驟降致網約車司機“逃離”中國平安擬最高10%回購
2018-10-30 10:05 -
26位諾獎得主齊聚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2018-10-30 09:07 上海新高度 -
畝產1203公斤 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再創(chuàng)紀錄
2018-10-30 07:05 聚焦三農 -
劉慈欣基因上太空了!
2018-10-29 19:37 三體 -
上海將打造"科學谷",全球首個人均"諾獎級"社區(qū)
2018-10-29 18:21 科技前沿 -
可能自身釋放氣體驅動 太陽系首個星際訪客加速離開
2018-10-29 12:14 天文 -
IBM擬斥資340億美元收購Linux開源軟件公司紅帽
2018-10-29 09:37 -
科技早報|華大基因: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無出境 國產首臺PET/MR獲證
2018-10-29 09:34 -
中法海洋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首次實現海風海浪同步觀測
2018-10-29 09:29 航空航天 -
不滿大會拖堂,360副總裁怒摔話筒
2018-10-29 08:46 憤怒的中國人 -
驗收在即,“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2018-10-29 07:59 -
14萬孕婦基因外流?華大基因:不存在數據出境
2018-10-28 20:19 -
媒體:中國將在南極冰蓋建首個永久機場
2018-10-28 19:55 南極探險 -
2018年上半年服務器賣了150萬
2018-10-28 11:29 -
傳美光西安裁員數百人
2018-10-28 08:06
相關推薦 -
“斷供”陰影下,國產操作系統的破局時刻 評論 25“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評論 152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議”,就這? 評論 160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714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100多架飛機大戰(zhàn)后,印巴局勢怎么走?
-
美國又炒作,我駐古巴大使發(fā)文駁斥
-
美英談成了,“英國讓步”
-
沖突愈演愈烈,莫迪首發(fā)聲
-
“美國在歐洲的廣泛軍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兩座水電站已重新開閘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
夸大對華關稅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發(fā)!巴稱擊斃約50名印士兵,印稱摧毀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統
-
彈射座椅大廠泄露了印巴空戰(zhàn)戰(zhàn)損“天機”?
-
巴總理:關鍵時刻,感謝“親愛的兄弟”埃爾多安
-
日本地鐵出現隨機殺人事件,男子揮20厘米菜刀砍傷2人
-
“斯洛伐克幾分鐘前才被通知…現在知道國際政治是啥了吧”
-
“俄羅斯要價太高,但...”
-
烏克蘭議會批準美烏礦產協議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