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鐵軍、董筱丹、羅士軒:中國工業(yè)從何而來?先從一場“經濟危機”說起……
最后更新: 2022-05-10 19:38:57全面去依附
面對如此嚴峻的危機,我們是怎么走出來并且進入工業(yè)化第一步的?
工業(yè)化第一步是什么?面對分散的小農經濟,只有從小農手中獲取剩余,才能有產業(yè)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的極度稀缺,這是任何發(fā)展中國家要進入工業(yè)化都繞不開的第一難題。更何況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帶領西方全面封鎖中國,想要按照西方經濟學給定的“出口替代”或“進口替代”理論、通過對外貿易來獲得外部資本,門都沒有。
只能眼光向內,對內獲取農業(yè)剩余完成資本積累。
然而,建國初期第一大危機是舊政權放棄“主權幣制”造成的惡性通脹,不僅沒被革命終結,反而在農民武裝包圍并且奪取了大城市之后,延續(xù)了嚴重的赤字與通脹。
此時,若繼續(xù)按1947年確立“新民主主義”給定的、與一般發(fā)展主義無異的“私營企業(yè)+市場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本源于斯大林主義的既定方針辦,則新政權難以維持。雖然中國共產黨明確要發(fā)展私人資本經濟,但是在惡性通脹壓力下,任何實體企業(yè)都沒有利潤可言。
實際上,中國經濟所謂“脫實向虛”不是現在才發(fā)生,在高通脹的20世紀40年代末期就已經存在私有制經濟脫實向虛了。資金從無利可圖的實體經濟大量流出,普遍進入投機經濟,導致生活物資囤積居奇、外匯和股票市場多空炒作……但那確是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使然。
幸虧,當時中國是一個農民人口占比88%的傳統二元結構。
幸虧,1947年共產黨開始搞的土地改革,實際上執(zhí)行的是歷朝歷代都要努力實現的“耕者有其田”的符合鄉(xiāng)土中國的“農戶理性”的土地制度。
到1949年建國以后全國推進以自然村為單位的“大拉平”土改,使占總人口88%的農民恢復了傳統意義的小農經濟,客觀上不需要現代化的經濟體制;這使得新政權只需用有限的財政能力,去治理覆蓋占總人口比重不足12%的城里人的通脹危機及其次生問題。
新政權、農民、私人資本之間形成互動,具體看:
一旦土地到手,傳統小農一般在滿足簡單再生產的同時還要追求擴大再生產,也就是擴大土地面積,那就要節(jié)衣縮食盡可能多地向國家交售農產品以積蓄現金;恰逢私人資本脫實向虛之際,必然把白米、白面、白布這些生活必需品囤積起來哄抬物價。
這時候,新民主主義講的是私人資本的市場經濟,不可能應對這場危機。大量研究的結果也表明,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應對不了危機的重要原因,是沒法直接使用革命手段來解決問題,拿私人資本沒有辦法,市場經濟嘛,私人資本和政府調控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私人資本在危機中更加獲利,政府調控無效,民生受損,甚至政權維持不下去。
但是,新政權能夠延用在農民革命戰(zhàn)爭中形成的巨大動員能力——在上海、武漢等大城市里打“三白”戰(zhàn)役。這時,共產黨通過全國土改實現了歷朝歷代的“均田”但卻不“免賦”,以便從農民那里得到大量的“三白”物資,有策略地投放到城市,用于平抑市場價格,迫使大批囤積居奇的私商的“順周期”投機落敗。
與此同時,農民還把出售農產品所吸納的大約占政府總發(fā)行量40%的貨幣,為了今后買地需要,而儲存到銀行,這些貨幣不進入流通領域,也就沒有造成通脹壓力。這對農民微觀主體而言是正常的做法,卻在宏觀上直接幫助人民銀行大量回籠并在鄉(xiāng)土社會沉淀增發(fā)的貨幣,同時也間接幫助新政權極大減少了財政赤字壓力。
總之,新政權一方面靠回歸傳統的土改普遍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則靠增發(fā)現代貨幣換取增量農產品穩(wěn)定供給,幫助政府壓低了城市物價并且反過來吸納了過量增發(fā)貨幣。到1950年下半年就把1948年民國金圓券改革造成的惡性通脹危機初步平定下來了。這個過程的關鍵在于:
其一,土地革命派生出農產品貿易量增加、支撐增發(fā)的主權貨幣。
革命能夠產生制度收益,我們稱之為“革命紅利”。當整個國家被西方完全封鎖,意味著我們被迫實現了去依附,就像最近這幾年美國一再提出制裁中國,讓中國所謂脫鉤,這其實是又一次全面的讓中國去依附。
建國之初那么困難的情況下被動去依附,到底是怎樣走出危機的?
首先是政府理性,我們不能只強調私人經濟的經濟理性,還要強調政府理性,就是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我們是一個戰(zhàn)爭打出來并且打了一百多年解殖戰(zhàn)爭的政權,能不能輕易的放松底線?關系到能不能放棄主權的原則!不能。因此只要我們不放棄主權獨立,就得到了當時大多數人的擁護,因為大多數人親身經歷了主權喪失、半殖民地社會對人民造成的傷害,所以,堅持政府理性就是要維護主權的同時使農民耕者有其田,就得到了中國當時占人口88%的農民——即最大多數人的擁護。
其二,本幣之錨:“三折實”使本幣基于實物信用。
接著,由于我們是主權貨幣,而這個主權貨幣當時是用解放區(qū)的方式,是折實的,當時的財政、金融都是折實,折成小米。毛主席當時工資是折算成一年三萬多斤小米,一個部長幾萬斤小米,都是這樣算的。我父親那一代人進城當老師,也是按照折實來算他們的工資。
用折實的方式內生性地與土改結合,因為土改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以后,農民的產出在提高,形成的增產拿來跟政府交換,要存起錢來才能買地,于是政府大量增發(fā)的貨幣被農民吸納,就使國家貨幣主權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獨立主權向貨幣體系賦權形成的信用,農民是接受的,因為農民本身是革命主體。這意味著大量增發(fā)的貨幣儲備回到銀行,等于農民幫助國家完成了一個貨幣收發(fā)的閉環(huán)。農民銷售的農產品被國家組織的物流系統調到沿海沿江大城市,打掉了投機把物價先降下來,實體經濟就能復蘇了。
所以,新政權對這場危機調控成功,一是得益于土改形成的革命紅利;二是共產黨在根據地形成的折實體系。二者都在扭轉危機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因為城市當時實行的是軍管,所有的外匯投機、股票投機,全部被用軍事管制的手段取消了。私人資本經濟下,只要那些能夠吸引金融資本投機的投資人大量進場,資金就不可能向實體經濟投。所以,如果一手開放虛擬資本交易,一手還要鼓勵實體經濟,顯然是自相矛盾。建國之初的主要做法,一是打掉投機才能讓資金去搞實體經濟。二是本幣的錨很大程度上是折實,錨定在實體經濟上。銀行那時候都叫“存三白”,就是存進去錢的時候值多少白米、白面、白布,到取錢的時候還能買等量的白米、白面、白布。所以并不是老百姓直接把米面布存到銀行,而是存到銀行的錢可以相對實物等值地得到保障,主權貨幣信用是用折實方式支撐的。這些都是化解通脹的主因。
其三,國家資本:重構新民主主義階段的財產關系。
國初危機化解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跟一般發(fā)展中國家差異很大的因素,就是新政權把官僚資本、買辦資本沒收了,也把跨國公司代表的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資產沒收了。通過革命所建立的經濟成分叫國家資本,具有全民所有制屬性,也意味著政府宏觀調控中最可操控的手段就是國家資本,但它在最初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成分中是很弱小的。只是因為朝鮮戰(zhàn)爭第一次戰(zhàn)役打贏,蘇聯開始向中國輸出裝備生產線,國家資本才得到了陡然加強。
蘇聯大規(guī)模向中國轉移的軍事裝備生產線在戰(zhàn)時被中央政府控制的國家資本直接吸收,就需要很多勞動力進城去搞基本建設。因為那時候沒多少機械,所以挖土方、修馬路、蓋廠房,所有這些大規(guī)?;ǘ伎康氖寝r民勞動力進城。整個“一五計劃”期間有兩千多萬農村壯勞力進城,這些人未必適合工業(yè),主要是搞基建的,就需要國家主辦的供銷社采購大量農產品來保障他們的生活,于是就構成了國家的物流系統和農村之間的剩余之間的交換,這個新民主主義階段的國家資本經濟體系就壯大起來,新民主主義階段財產關系的所有制結構隨之也改變了。
因為,當國家資本大規(guī)模加強的時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就是國家資本與私人資本之間的矛盾,所以就有了1953年開始的社會主義改造。由于國家資本確實發(fā)展速度很快,1953到1956年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對私人資本的改造。此后,是國家資本以全民所有制的屬性,形成了對農村中獲取剩余的體制改造。
1953年,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有計劃、成系統的社會主義改造,也邁開了步伐。(圖自新華社)
到1956年,伴隨著國家資本完成對私人資本的改造,工業(yè)化疊加城市化顯著加快。于是,大型工業(yè)品下鄉(xiāng)的要求使得中央推出了以鄉(xiāng)為單位的農村集體化,這以后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國工業(yè)化的資本積累,主要來源于從農業(yè)提取的剩余。
其四,私人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第一次逆周期調節(jié)。
上文介紹了惡性通脹被新政權緩解的基本經驗。而危機之后進入蕭條也是一般規(guī)律。私人資本的小規(guī)模企業(yè),抗不住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對他們的打擊,投機經濟1950年被壓抑之后,大量的私人資本在投機中的損失直接表現為進入蕭條。在這種情況下,盡管試圖繼續(xù)新民主主義,可無論怎樣刺激發(fā)展實體經濟,私人資本為主的中小企業(yè)就是活不起來。
一方面是這個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蕭條階段,另一方面是政府加強物資采購服務于戰(zhàn)爭需求;那就只有政府直接干預。然而,當政府直接來下場購買,形成對私人資本經濟拉動的時候,雙方都出了很多問題,那就派生了“三反五反運動”;隨后,則是戰(zhàn)爭中得到蘇聯東歐“外資”直接戰(zhàn)略性援助而迅速壯大起來的國家資本對私人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
標簽 工業(yè)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紅日 
-
X86和ARM斷供俄羅斯,中國能押注RISC-V嗎?
2022-05-10 18:2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這次輪到電動汽車牌照了
2022-05-10 17:57 -
日本政府長期債務首次超過1000萬億日元
2022-05-10 16:07 日本 -
14億入股雷諾韓國,吉利進行技術輸出?
2022-05-10 15:46 觀網財經-汽車 -
炒作 “中國滲透”,五角大樓要嚴查自己扶持的美國科技企業(yè)
2022-05-10 15:42 觀網財經-海外 -
超200萬英國成年人吃不起飯了
2022-05-10 14:33 -
央行:今年已上繳結存利潤8000億元,相當于降準0.4個百分點
2022-05-10 13:54 觀網財經-宏觀 -
證監(jiān)會副主席談A股波動:房地產、平臺經濟等積極信號,有利于穩(wěn)預期
2022-05-10 13:25 觀網財經-金融 -
四部門:對不裁員少裁員企業(yè)繼續(xù)實施普惠性失業(yè)保險穩(wěn)崗返還
2022-05-10 13:19 觀網財經-宏觀 -
外資巨頭重估中國資產:加倉京東、阿里,減持茅臺
2022-05-10 13:06 觀網財經-海外 -
聯通回應“私開95元疊加套餐包”:系統升級導致
2022-05-10 12:01 觀網財經-消費 -
媒體:去年外出農民工增長1.3%本地4.1%,本地就業(yè)趨勢凸顯
2022-05-10 11:13 農民工 -
央行釋放最新貨幣政策信號: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
2022-05-10 09:53 觀網財經-金融 -
美股連續(xù)三日重挫,齊創(chuàng)52周新低
2022-05-10 09:37 觀網財經-金融 -
比特幣跌破3萬美元關口,刷新10個月新低
2022-05-10 09:12 瘋狂比特幣 -
新船需求旺盛,3月廣東船舶出口量暴增102.9%
2022-05-10 08:33 觀網財經-宏觀 -
知情人士:比亞迪長沙工廠已停產整頓
2022-05-10 08:28 觀網財經-汽車 -
比亞迪深陷“排放門”:真相仍待調查
2022-05-09 18:47 觀網財經-汽車 -
利潤大降的寧德時代,能否稱得上世界級高科技企業(yè)?
2022-05-09 17:02 觀網財經-汽車 -
高曉松退出北京阿里音樂股東,在該公司已無任職
2022-05-09 16:45
相關推薦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74“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52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評論 395“斷供”陰影下,國產操作系統的破局時刻 評論 128“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評論 203最新聞 Hot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
印度稱軍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襲擊,巴方否認
-
特朗普:可能找中國幫忙
-
大搞家庭式腐敗,甘肅省原副省長趙金云被決定逮捕
-
蓋茨怒懟:馬斯克就是在殺死兒童
-
微軟總裁瞎操心:不讓員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國與烏克蘭達成稀土協議
-
特朗普祝賀:歷史性時刻,美國的莫大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