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亞文:“所有美國人,全都是背誦著效忠誓詞長大的”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職,并在上任首日便迫不及待開啟自己的新政。
他將自己的就職日稱為“解放日”,宣布“美國的衰退結束了”,由此進入“黃金時代”。
在時長近30分鐘的就職演說中,特朗普頻頻蹦出一些關鍵詞,這些詞放在美國的歷史和文化語境中有其獨特含義,“我被上帝拯救”“天定命運”“國家雄心”“黃金時代”……
他搬出美國第25任總統(tǒng)麥金萊,來為自己的關稅夢、領土擴張夢做裝點;號稱開啟“黃金時代”,實質是重回“鍍金時代”的“新帝國主義美夢”。
在美國建國神話的構建中,“上帝選民”(God's Chosen People)和“天定命運”(Manifest Destiny)是核心概念,而這些概念都借用自宗教。美國雖然實行政教分離,但宗教時時隱現(xiàn)、無處不在。美國的國家形塑過程中,也基于宗教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道統(tǒng)”。
何謂美國的“道統(tǒng)”?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程亞文在《超凡主權、大一統(tǒng)與美國道統(tǒng)》一文中作了詳細闡述。結合這一場美國總統(tǒng)就職典禮,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美國這個國家最深處的底色。
【文/ 程亞文】
一、政教分離,但宗教仍在
美國的道統(tǒng)從其義理和象征符號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其宗教中。在美國建國神話中,“上帝選民”(God's Chosen People)和“天定命運”(Manifest Destiny)是核心概念,它們都與美國在國家形成中對宗教的借用有關。
宗教傳統(tǒng)在美國一直十分深厚,美國學者R·G·哈切森(Richard G. Hutcheson)說,美國直到20世紀中葉還自認為是“一個基督教的民族”,1954年還把“在上帝之下”這句話加進了效忠誓言。美國的道統(tǒng)體現(xiàn)在其政治神學中,保羅·卡恩(Paul W. Kahn)把契約觀念與政治神學對立,認為自由主義理論把契約放在政治共同體的起源處,而政治神學把犧牲放在起點,其實,兩者是相通的,只不過在近世才逐漸產生乖離,也即政治邊界不斷被突破、契約發(fā)生了變形。
在“美國”產生的時刻,原初的政治契約與政治神學是合體的,這鮮明體現(xiàn)在美國建國之前的幾個著名契約中,其共同之處主要在兩個關鍵之處:一是訂約者皆為新教徒,二是皆在上帝的名義下。以“五月花號”公約(The Mayflower Compact)為例,簽訂此份公約的41名成年男子皆是清教徒。
五月花號公約
公約是以“上帝”的名義共同立約的,“for the Glory of God”作為公約主體內容的起始句,對這份公約來說,所起到的是《春秋公羊傳》的首句“元年春王正月”一樣的效果,創(chuàng)制了契約的正當性和合法性,而在公約中再次出現(xiàn)的“in the presence of God”表述,則是強化了公約的神圣性。
美國后來的國家形成,很大程度上是這種契約的放大,是把移民間的信約帶入了國家契約。也就是說,后來成為“美國人”的“人民”,是在“上帝”面前締約形成的,“人民”因“上帝”的存在而神圣,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的獨立建國本身被神話,另一方面又在于,在美國獨立建國的過程中,各種宗教組織與革命力量不是對立而是扶助的關系,“上帝”因此自然而然被代入到了“人民”敘事中。
在美國尚未形成為國家、作為“民族主義原型”(proto-nationlism)的階段,宗教就已是構造公民契約和塑造北美社會的決定性力量,美國歷史文獻充斥著進入美洲探險是遵照神的旨意的說法。比如在最早期的一篇文獻中,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的第一任領導人約翰·溫思羅普(John Winthrop)1630年在從歐洲到美洲的船上所做的布道詞中,開篇即認為到美國探險,“這乃是神與人的約定”,是神“立定了我們的使命”。
在《獨立宣言》中,當談到獨立和平等的地位時,宣言起草者們聲稱這源自 “自然法與自然的上帝的律法”( the Laws of Nature and of Nature's God);在談到人人生而平等的不言而喻的真理時,又認為這“都因著造物主而稟有某些不可讓渡的權利”(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將新國家創(chuàng)生的根本合法性,錨定在“更高的法律”這一概念之中,而它是以古典的自然法與基督教圣經教義為基礎;在宣言結尾處,則再次申明他們尋求獨立的正當性和信心來自于上蒼,因此要“堅決信賴天意的庇佑”(with a firm reli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Divine Providence)。
雖然宗教是美國建國的關鍵性力量,而且時至今日,大多數(shù)美國人仍然信仰宗教,但人們在描述美國時,通常都會認為它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主要的原因,是在美國最重要的建國文本憲法和第一修正案中均沒有宗教的語言,而且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還有禁止設立國教的條款。這與英國在近代以來的宗教改革中設立了國教相反,從憲法及憲法性文本來看,美國應該比英國更“世俗化”,但實際上,今天的英國人不信教的人已經超過信教者,而在美國,新教福音派的影響無處不在。
政教分離和禁立國教在美國并不就是限制宗教和世俗化,反倒其實是在保護宗教,“目的不是確立擺脫宗教的自由,而是為宗教確立自由”,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在禁立國教的同時,還禁止國會不得立法限制宗教自由,這實際上是以憲法的方式確認了宗教信仰自由。
以看起來反對宗教的方式來保護宗教自由,美國憲法在宗教問題上的立法邏輯,需要追溯到作為美國起源的那些17世紀從英國來到美洲的新教徒定居者,在其母國乃是作為英國國教的“抗議者”(Protestant)而存在,他們來到美洲是為了維護自身的信仰自由,“國教”在美國語境中因此意味著宗教壓迫。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香港游客在日本鐵軌上拍照,遭列車撞擊喪生
2025-01-24 07:53 日本 -
伊朗外長重申伊不尋求擁有核武器
2025-01-24 06:47 伊朗局勢 -
“當時伊朗打算和美國繼續(xù)談判,哈馬斯的襲擊攪黃了會議”
2025-01-23 23:34 -
特朗普就任后,白宮這個網頁“404”了
2025-01-23 22:0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又給了歐洲一巴掌”
2025-01-23 22:08 人工智能 -
特朗普威脅:不該給加州提供任何東西,除非他們讓水流過來
2025-01-23 21:13 特朗普 -
沙特:已通話,計劃“撒幣”6000億美元
2025-01-23 20:06 觀察者頭條 -
中國圍棋協(xié)會:不接受
2025-01-23 18:48 -
德媒怒批:納粹禮就是納粹禮,就是納粹禮!
2025-01-23 18:29 -
“魯比奧外訪首站,去這里”
2025-01-23 18:25 美國一夢 -
時隔8年,“特朗普雞”進監(jiān)獄了
2025-01-23 17:0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又來!他為菲律賓撐腰“譴責”中國
2025-01-23 16:43 中美關系 -
魯比奧與菲外長通話,外交部:美國無權介入
2025-01-23 16:33 中美關系 -
美方稱可能于2月1日開始對中國征收10%關稅,商務部回應
2025-01-23 16:02 中美關系 -
中方是否有計劃與魯比奧通話?外交部回應
2025-01-23 16:00 中美關系 -
“亞洲誰沒點邊境糾紛,單揪著中國不放干什么?”
2025-01-23 15:54 南海局勢 -
中方對福島核污水獨立采樣未見異常,外交部表態(tài)
2025-01-23 15:54 福島核泄漏 -
美希望擁有50%TikTok股份,商務部回應
2025-01-23 15:49 中美關系 -
韓國前防長金龍顯否認:未收到總統(tǒng)下達的逮捕政治界人士的指示
2025-01-23 15:46 三八線之南 -
美方要評估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xié)議執(zhí)行情況?商務部回應
2025-01-23 15:46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醞釀“獨立公投” 評論 89美財長賣力為關稅洗地,臺下高管們只關注中國 評論 51印外長懟歐盟:這么依賴中美俄,還想戰(zhàn)略自主… 評論 123“美國買家缺席,結果很意外!” 評論 80最新聞 Hot
-
“很明顯,幾乎所有美國出口都受到了打擊”
-
“指揮混亂!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們國家正處于脆弱時刻,美國卻在丑陋地炫耀權力”
-
涉1000億歐元美國商品,歐盟考慮:談不成就動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醞釀“獨立公投”
-
日本先談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讓
-
美財長賣力為關稅洗地,臺下高管們只關注中國
-
特朗普又開新戰(zhàn)線,“只會鼓勵各國像中國一樣反制”
-
印外長懟歐盟:這么依賴中美俄,還想戰(zhàn)略自主…
-
“美國買家缺席,結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將垮臺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關稅將抹掉15億美元利潤”,福特撤回了一個預期
-
縣長張漢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長落馬后“消失”4個月
-
今年第三次議息,美聯(lián)儲“將無視特朗普,維持不變”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國養(yǎng)活的社會主義政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