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明:馬英九拖輸國民黨,還會拖累兩岸關系嗎?
關鍵字: 國民黨藍綠之爭國民黨敗選九合一選舉馬英九臺灣民主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落幕,國民黨對縣市的執(zhí)政從上一屆的15個跌倒只剩6個;在6個都會性城市中,失去5個,具有標志性的臺北市、臺中市都以24萬左右的大比例票數落敗,本以為有勝選把握的桃園也意外以3%選票數的差距失去;國民黨最有競爭力的新北市也只以1.2%的選票領先險勝。隨之,國民黨的縣市議員、鄉(xiāng)里長席位也大幅萎縮。盡管落選的國民黨候選人在宣布選舉失敗時都以自己不夠努力來解釋選敗的原因,但是,大家都明白,這是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執(zhí)政團隊6年來在執(zhí)政上的失敗,拖累了整個地方選情。
馬英九領導下的國民黨執(zhí)政團隊的失敗,拖累了地方選情。
可以說,這次九合一選舉,是馬英九當局執(zhí)政危機的總爆發(fā)。它表明這個執(zhí)政團隊已經嚴重脫離了廣大臺灣民眾,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原來所支持的泛藍基本群眾所拋棄。它所帶來的后果不只是2014年的選舉本身,也直接影響著2016年的選舉,更重要的是馬英九在他所不長的幾年執(zhí)政期間,已造成了國民黨的衰敗。
這個衰敗,在意識形態(tài)上表現為國民黨徹底拋棄了三民主義,卻提不出能呼喚和整合臺灣民心的新的意識形態(tài),從而在與民進黨的意識形態(tài)競爭中始終處于被動。在對政黨的使命上,馬英九完全沒有展現出一個國民黨的領導人對中華民族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沒有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強政府”對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區(qū)的良好治理的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認識。從而在臺灣社會關于國家與民族認同上的變化、政治與經濟的糾纏、兩岸關系與島內政治的復雜性上,馬英九始終不能把握時代與民眾的需求與社會的脈動,把握引領民眾走向兩岸“和”與“合”的契機,提出不僅必要,而且可行的改革方案,行使好執(zhí)政權。更為嚴重的是,馬英九心目中要把國民黨當做一個西方式的選舉型政黨來改造,不僅不加強組織系統(tǒng),而且以財力問題為由大力遣散黨工,造成國民黨的組織空虛化,在組織系統(tǒng)上重創(chuàng)了傳統(tǒng)的黨務系統(tǒng),大大降低了國民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在決策系統(tǒng)上,馬英九以自己能絕對掌控的小圈子來代替廣延各方精英,特別是排斥在資歷和能力上強于自己、和自己意見并不完全相同的人才,組成強大的執(zhí)政團隊,甚至不惜通過公開的黨內斗爭來消除異己,全然不顧大局。在決策中馬英九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意見,而一旦出現什么問題,又完全沒有作為領導人自己主動承擔責任的胸襟,總是拿下面的人員開刀來平息矛盾。馬英九把權力看得高于責任,不惜通過修改黨綱,以確保自己任內的黨主席位置。6年來,馬英九已經從2008年具有高民意支持的執(zhí)政者,國民黨內的明星,變?yōu)楣录夜讶恕_@樣的領導人和這樣的執(zhí)政團隊,無疑無法帶領臺灣走上重振經濟的道路,無法解決事關大部分臺灣民眾,特別是臺灣年輕人的生計與前途的經濟平等問題,帶領臺灣重振當年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雄風,失去民眾的支持勢在必然。在這個意義上,這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民意唾棄馬英九執(zhí)政團隊的總爆發(fā)。
九合一選舉結果表現出來的特點,是選舉超出了“藍”、“綠”的意識形態(tài),更大程度上以“經濟平等”為訴求,以對執(zhí)政當局公共政策的不滿成為支配民眾情緒的主軸。所謂的“民意求變”,主要是大部分民眾對馬英九的執(zhí)政路線與團隊失去希望,心生厭惡,從而遷怒到整個國民黨的選情。在這個意義上,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大面積的落敗和得票數的大幅下降,與其說是因候選人自身原因,不如說主要是民眾對馬英九及其執(zhí)政團隊的不滿。同樣,民進黨在這次地方選舉中雖取得從未有過、也超出他們自身想象的勝利,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撿了國民黨的執(zhí)政失敗的便宜。
從29日晚選敗后國民黨執(zhí)政團隊的反應來看,仍循以往馬英九一貫的風格,由手下的“行政院長”、國民黨秘書長的辭職,30日馬英九表示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以承擔敗選責任。這樣,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束了馬英九主導的國民黨時代,所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接下來,無論誰接國民黨主席的位置,都面臨著一個的如何重組國民黨的艱難局面:不僅臺灣民眾對國民黨失去信任,要重建這種信任非一日之功,而且國民黨內士氣低落,黨的組織已傷痕累累,要重組一個有理念、能團結、有戰(zhàn)斗力的國民黨,絕非易事。
另一方面,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雖得大勝,有利于2016年臺灣領導人的選舉,使臺灣的再一次政黨輪替已成為大概率事件。然而,與國民黨相比,民進黨同樣也缺乏治理能力,這是一個在選舉上內行,在公共政策的決策與施行上既缺人才,又缺胸襟與格局,更缺乏國際觀、中國觀的政黨。該黨的臺獨意識形態(tài)如不放棄,一旦掌權后,會給兩岸目前和平發(fā)展的現狀帶來什么樣的沖擊與阻礙,兩岸關系是否會重新走向圍繞著統(tǒng)獨的沖突與角力已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回過頭來,臺灣所走上的政黨政治、選舉政治的道路,臺灣的許多人以這樣的“民主化”為驕傲。但是,一人一票的選舉政治很大程度上只是“平庸政治”,選舉出來的領導人雖然很難找到明顯的瑕疵,或在情緒一面倒的情況,許多瑕疵被視而不見,但所產生的領導人往往十分平庸。在這種政治制度下,臺灣民眾可以用選舉來發(fā)泄對某個領導人、某個政黨的不滿,通過選票趕他下臺,但卻很難選出真正有格局、有魄力、有胸襟的領導人。換句話說,選舉只能否定不滿意的候選人,但無法選拔有能有為,能夠帶領臺灣前進的領導人。這些年來,臺灣是在“小確幸”下生存的,但在國際格局的大變動,與中國大陸的崛起勢不可擋的趨勢下,臺灣如果實現了政黨輪替,民進黨堅持不放棄臺獨意識形態(tài),臺灣還能在“小確幸”下偏安一方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亢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不?!?/a>
-
流浪53年后,蘇聯(lián)金星探測器墜落地球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一開始就設陷阱
-
?;鸬谝灰梗“突ハ嘀肛?/a>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停火問題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tǒng)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