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鱔魚面:用高中知識告訴你 殲-20到底用的什么發(fā)動機
關鍵字: 殲-20發(fā)動機殲-20殲-20用什么發(fā)動機【文/ 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鱔魚面】
自殲-20首飛以來,對于其發(fā)動機型號的爭論便不絕于耳。主張殲-20采用了俄羅斯發(fā)動機的“毛發(fā)黨”和主張采用了國產(chǎn)發(fā)動機的“國發(fā)黨”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一直持續(xù)到殲-20已經(jīng)服役的今天。
不過有意思的是,爭論很多還停留在分析發(fā)動機尾噴口形狀和飛機飛過的聲音這種很粗糙的層次。雖有幾位軍事專家表示殲-20已經(jīng)使用了國產(chǎn)發(fā)動機,但“毛發(fā)黨”卻表示這些專家都是“戰(zhàn)略忽悠”,殲-20的WS-15發(fā)動機要在2030年才能定型生產(chǎn)?!懊l(fā)黨”的判斷到底有沒有道理?本文就以珠海航展上殲-20的短暫亮相為例,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殲-20的推力
2016年11月1日,殲-20亮相珠海航展,驚艷四座。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殲-20在低空低速通場之后,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上爬升,爬升之后沒經(jīng)過任何平飛加速過程就立即繼續(xù)機動表演,最關鍵的是殲-20在這次表演中全程沒有開加力,并且還能在大角度爬升過程中持續(xù)加速。
圖1:殲-20低空低速通場,飛行員幾乎將油門收到底,以維持較低的速度,發(fā)動機噴口也因此擴張到最大。為飛行安全以及表演效果,低空通場的速度不會太高,如果發(fā)動機推力不夠,大角度爬升后飛機速度可能就不足以支持后續(xù)的表演了。
圖2:殲-20大角度爬升,飛行員加了一點油門,發(fā)動機噴口略有收斂。毫無疑問,在整個表演中殲-20都沒有開加力。(圖1、圖2取自視頻截圖: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14019/)
從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12971/index_2.html#page=2 )可以看出,殲-20的爬升速度基本保持恒定。為了進一步證明殲-20在爬升中做的是加速運動,我中提取了殲-20大角度爬升過程(即42秒~46秒)的所有畫面,每一幀都存為圖片以方便分析。在拍攝這個鏡頭時,攝像機保持了一定的放大倍率,給了觀眾一個全景的畫面,但是從右下角運-20的位置可以看出,攝像機鏡頭是在一直向上提升的。
由于拍攝距離 L 較遠、攝像機仰角 α 不大,殲-20的高度 H 可以近似為:
H=L* tan(α+β)≈L* (α+β)
爬升速度 v=ΔH/Δt=L* (Δα+Δβ)/ Δt (即拍攝距離*相鄰幀角度差/每一幀的時間差)
其中 β 為殲-20在相鄰鏡頭中影像的夾角。α 可以由右下角運-20垂尾的位置來確定,β 可以由殲-20在圖像中的位置來確定。
由于我們不知道鏡頭的具體放大倍率和拍攝距離,但是可以由上面的式子看出:殲-20的爬升速度是正比于(Δα+Δβ)的,也就是說正比于(殲-20在圖像上移動的距離+右下角運-20垂尾的移動距離)。
選取殲-20穩(wěn)定爬升過程中最開始的兩張和最后的兩張相鄰幀的圖片分兩組導入photoshop,分別與其相鄰圖片疊圖,將其中一張圖上的殲-20和運-20垂尾切出來并橫向平移,由于用于比較的圖片都是相鄰的幀,所以可以認為相鄰的圖片中殲20的大小是幾乎一致的,使用photoshop的參考線功能,并測量相鄰參考線之間的距離,測量位置選取的盡量一致,最后得到圖3和圖4:
圖3:殲-20在爬升開始時,視頻里的殲-2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了1.8個像素,運-20的垂尾則也移動了1.8個像素。
圖4:殲-20在爬升結(jié)束時,視頻里的殲-2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了1.75個像素,運-20的垂尾則移動了1.94個像素。很明顯,這里的Δα的測量值是偏小的。
從截圖分析中可以看出,相鄰幀中的殲-20在爬升開始時移動的總像素數(shù)為:3.6像素,而視頻結(jié)束時移動的總像素數(shù)為:3.69像素,即:(Δα1+Δβ1) < (Δα2+Δβ2) 。很明顯,這里的Δα2的測量值是偏小的。不過考慮到測量誤差,我們可以認為(Δα1+Δβ1) = (Δα2+Δβ2),這也和我們觀看視頻的直觀感受是一致的。然而,考慮到拍攝角度α 實際上不接近于0度,tanα大于α,殲-20在第二段畫面中實際飛過的距離>第一段畫面,所以視頻中的殲-20毫無疑問是在做加速運動的!
圖5:圖中L1=L2,但是在右側(cè)觀察者O看來,L2對應的角度θ2卻更小。
那么,既然我們知道殲-20是在做加速運動,那就可以通過受力分析算出其發(fā)動機的推力了。
迎角是飛機機身軸線和空氣氣流的夾角,很明顯殲-20在爬升時機頭指向和爬升軌跡大致一致,故這個爬升是個小迎角的飛行。小迎角飛行時,飛機會受到如下幾個力的作用:升力L,其方向垂直于氣流方向向上;阻力D,其方向與氣流方向反向;發(fā)動機推力P,其方向沿著機身軸線向后,此時由于迎角較小,可以近似為其方向沿著氣流方向;以及重力G,其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圖6:受力分析,其中a為爬升角度
為方便計算,我們設殲-20在爬升時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故其所受合力應為零,其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合力也應為零。將四個力分解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得到以下三個式子:
其中K為升阻比,不同的飛機在不同的高度、速度和迎角下,升阻比也不同,一般在2~20之間。有人會問了,如果殲-20垂直爬升的話,什么力才能平衡他的升力啊?其實升力和阻力都是迎角的函數(shù),在零升迎角下,升力為零,如果是大角度爬升,那迎角則是介于零升迎角和平飛迎角之間的。當然,在不同迎角狀態(tài)下,阻力也不同,升阻比也不一樣,由于迎角較小且為計算方便,我們?nèi)∩璞葹楣潭ㄖ礙=10。對上述三式化簡得:
將其導入MATLAB作圖,最后得到了爬升角度和P/G的關系:
另外需要強調(diào)一點:我假定阻力永遠和升力成正比,然而實際上,阻力包括了零升阻力和升致阻力,在一定速度范圍內(nèi),零升阻力是個大于零的定值,然而在本文的假設中,在90度爬升時,即升力為零時,阻力也為零,也就是說,在較大角度爬升的阻力是被大大低估了的。這也是為什么函數(shù)圖像會在85度之后下跌。
從函數(shù)圖像中可以看出,在大角度勻速直線爬升時,由于需要滿足水平方向合力為零的條件,升力并不能為爬升提供太大的幫助, 70度爬升推力也需要等于0.97倍飛機自身重力。無論怎么取K的值,由于K是一個大于零的數(shù),那么顯然P>G*sin(70°)≈0.94,可見這個結(jié)果還是大體準確的。上文對視頻分析的結(jié)果是殲-20實際上在加速爬升,那么其發(fā)動機的推力顯然應該大于其重力的。
現(xiàn)代渦扇發(fā)動機的推力通常分為加力推力、最大軍用推力、中間推力和最大可持續(xù)推力。加力推力為打開加力燃燒室后的推力,推力很大但是油耗驚人,并且可以在尾噴口看到明顯的火焰噴出。最大軍用推力是不開加力燃燒室時,發(fā)動機能提供的最大推力,但長時間處于這一檔推力發(fā)動機會過熱,故巡航時飛機使用的是最大可持續(xù)推力。中間推力則介于最大可持續(xù)推力和最大軍用推力之間。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殲-20全程沒有使用加力燃燒室,故其發(fā)動機的推力是小于等于其最大軍用推力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趙曉明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378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32“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評論 59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評論 107印度指控巴與恐襲有關,稱空襲是行使自衛(wèi)權 評論 32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
“中國遠落后于美國的時代已終結(jié)”
-
“接到指示,美情報機構(gòu)加強搜集力度”
-
“雙方出動125架戰(zhàn)機,交火距離一度超過160公里”
-
門票價格從10元上漲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館回應
-
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
烏克蘭央行行長:考慮放棄美元
-
美聯(lián)儲:就是不降息
-
法方證實:至少一架陣風戰(zhàn)斗機被擊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敵人哀嚎,印軍引以為傲5架戰(zhàn)機,化為灰燼”
-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去世,享年88歲
-
戴維·珀杜宣誓就任美國駐華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職典禮
-
教皇選舉首輪投票結(jié)果出爐:是黑煙
-
“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