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沖突下 臺灣開始吹風“恢復征兵制”
-
王世怡高武德勢力一般惺惺相惜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俄烏沖突持續(xù)也影響了臺灣地區(qū),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不相信“美國一定會出兵救臺”,臺軍和臺灣部分民意調查機構開始吹起了“恢復征兵制”。
親綠營民意調查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一份調查民調顯示,76%的民眾同意延長兵役至一年,同時,只有34.5%民眾相信美國會出兵協(xié)防臺灣。該基金會表示,這份民意調查普遍擔憂解放軍攻臺、認為美國不會派兵,因此支持延長兵役。
在民意調查出爐以后,臺灣島內不斷有學者和“立委”來呼吁恢復征兵制度。不過,臺灣民進黨當局和臺軍均表示,恢復征兵要“慎之又慎”,需要考慮臺灣的現(xiàn)實情況。臺灣“防長”邱國正則表示,在不修改“兵役法”的前提下,可以將征召“義務訓練”兵役從4個月提高到一年。
臺軍“義務訓練”部隊進行軍事訓練 圖源:臺軍
俄烏沖突影響臺灣民意,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長期在民調上偏向綠營的“臺灣民意基金會”進行了一份以“俄烏戰(zhàn)爭、兩岸危機與臺灣民主”為主題,針對全臺20歲以上居民進行電話抽樣調查。
最令人矚目的是,75.9%民眾同意將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延長至一年才合理,包括43.6%非常同意、32.3%還算同意。當中民進黨支持者八成同意,國民黨支持者七成五同意。
游盈隆認為,不同政黨支持者一面倒同意延長兵役至一年,連受沖擊最大的20歲到24歲族群也有56%支持,顯示在烏克蘭情境效應刺激下,臺灣社會出現(xiàn)危機意識。
從本世紀初開始,臺當局開始考慮推行募兵制,即招收合同軍人。不過,由于臺軍缺額嚴重,當下,臺灣“募兵制”和“征兵制”并存。
根據(jù)臺灣的征兵法律,雖然臺灣法律繼續(xù)允許臺軍招募“義務服役一年”的義務兵,但已經不做強制。凡是1994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臺灣適齡青年(19歲至36歲)只需要服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199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的青年仍須服役1年。2018年12月18日,最后一批服1年義務役的士兵退役。自此臺軍只有“訓練4個月好兄弟”。
對于恢復征兵制度的原因,可能和臺灣民眾對美國“出兵來援”喪失信心有關。
民調也顯示。如果解放軍攻打臺灣,只有34.5%民眾相信美國會出兵協(xié)防臺灣,比去年10月調查的65%暴跌了30.5個百分點;有56%不相信,也比10月調查的29%激增27.4個百分點。近六成擔心臺灣面對解放軍必須孤軍奮戰(zhàn),七成八認為單靠臺灣不可能阻止解放軍來犯。
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教授認為,以臺灣2300多萬人口來換算,以上數(shù)據(jù)相當于“600萬人轉變立場,不相信美國會打過來”。
游盈隆說,半年之間臺灣民眾對“美軍協(xié)防”從非常樂觀變成非常悲觀,是極端不尋常的民意大轉變。這顯示俄烏戰(zhàn)爭后,烏克蘭孤軍作戰(zhàn)的處境對臺灣人產生巨大心理沖擊和認知轉變。
對于目前兩岸關係,56%民眾認為兩岸關系是敵對的,高于認為兩岸關係是友善的20%,與2013年馬總統(tǒng)執(zhí)政時的調查結果相較,認為是敵對的比率高出近兩成(37%:56%),而認為友善的比率則大幅減少(40%:20%),反應兩岸關係目前的緊張狀態(tài)。調查也發(fā)現(xiàn),59%民眾傾向兩岸維持現(xiàn)狀,23%傾向獨立,僅5%傾向統(tǒng)一,另有13%沒有表示意見。
臺灣政軍反應
盡管長期宣傳“烏克蘭不會是明日臺灣”,但持續(xù)的戰(zhàn)爭以及北約的“作壁上觀”,還是引發(fā)了島內各界的反應。臺灣島內不斷有學者和“立委”來呼吁恢復征兵制度。不過,臺灣民進黨當局和臺軍均表示,恢復征兵要“慎之又慎”,需要考慮臺灣的現(xiàn)實情況。
臺北市立大學副教授丁庭宇表示,未來應將役期延長到兩年,并讓自愿役與義務役同工同酬。除了學界以外,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羅致政、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都認為臺灣需提升自衛(wèi)能力并檢討兵役制度。
除了島內媒體以外,美國《時代周刊》3月21日也表態(tài)稱,臺灣民眾對烏克蘭的當前局勢“歡欣鼓舞”,紛紛要求實施完整的義務兵役制度和全民軍事動員體制。
對于媒體和政界、學界的呼吁,臺灣軍方卻表態(tài)稱,臺軍“防長”邱國正昨天上午在“立法院”表示,田軍已成立專案小組,會盡快研議,但評估“需要時間”。對于恢復征兵或者將訓練日期延長一事,邱國正表示不打算透過“修法”來達成。如果若不修改臺灣現(xiàn)行“兵役法”,只能恢復一年制的義務役徵兵。
除了臺軍以外,臺灣民進黨當局也回應稱,恢復征兵還在“評估之中”。臺灣“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張惇涵23日傍晚表示,臺軍正就各方意見評估中,尚未定案。
他說,評估義務役役期長度的同時,必須加大訓練,避免年輕人職業(yè)規(guī)劃受影響。更重要的是,訓練內容必須進行改革,讓義務役的軍事訓練,能夠有效應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需求,強化臺軍“不對稱作戰(zhàn)”的建軍思維。
而民進黨黨團干事長鄭運鵬說,現(xiàn)在正值烏俄沖突期間,進行兵役延長的民調會失真,意愿會偏高,如果臺灣當局要評估義務役役期,民調應該等烏俄戰(zhàn)爭議題過后再來執(zhí)行。
對于民進黨渲染“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一事。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表示,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高于一切。民進黨當局如果繼續(xù)沉迷于“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的迷夢,膽敢鋌而走險,他們編織、吹噓的各種謊言頃刻就會灰飛煙滅。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認清利害關系,拒絕民進黨當局的裹挾與欺騙,堅決與“臺獨”勢力劃清界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王世怡 
-
【俄烏沖突第二十九天】烏軍不報戰(zhàn)損,北約和美媒來操心
2022-03-24 09:04 -
殲10CE亮相巴基斯坦閱兵式
2022-03-23 14:13 巴鐵 -
【俄烏沖突第二十八天】烏軍宣稱擊落俄軍第100架飛機
2022-03-23 08:58 -
日本新一代護衛(wèi)艦服役,引發(fā)海自艦隊編制改革
2022-03-23 07:45 -
美軍稱中國已完成南海三島礁軍事設施建設,外交部回應
2022-03-22 20:18 南海局勢 -
“匕首”高超音速首戰(zhàn) 能改變俄烏局勢嗎?
2022-03-22 16:41 烏克蘭之殤 -
美軍計劃研制隱身無人僚機:造價3億 可由B21操縱
2022-03-22 13:42 涼戰(zhàn) -
【俄烏沖突第二十七天】俄軍摧毀烏軍藏匿在基輔商場里的火箭炮陣地
2022-03-22 08:54 -
俄軍稱擊潰烏“頓巴斯營”
2022-03-21 13:43 烏克蘭之殤 -
斯洛伐克部署愛國者 斯防長:不是取代S300的
2022-03-21 13:30 烏克蘭之殤 -
【俄烏沖突第二十六天】烏軍戰(zhàn)報首次沒有出現(xiàn)俄軍具體損失情況
2022-03-21 09:33 -
臺軍特戰(zhàn)兵致信蔡英文:當兵兩年還要自購裝備 怎么打仗
2022-03-20 14:15 臺灣軍事 -
韓軍:朝鮮向西部海域發(fā)射4枚火箭彈
2022-03-20 13:34 朝鮮現(xiàn)狀 -
【俄烏沖突第二十五天】俄稱“亞速營”計劃恐襲美西方外交人員
2022-03-20 08:44 -
美艦過航臺灣海峽,東部戰(zhàn)區(qū)回應
2022-03-19 22:56 臺灣 -
【俄烏沖突第二十四天】俄軍遠程高精度打擊烏多地目標
2022-03-19 09:00 -
“山東艦”通過臺海北上
2022-03-18 20:17 臺灣 -
【俄烏沖突第二十三天】俄方稱有近270萬烏克蘭平民請求撤往俄境內
2022-03-18 08:23 烏克蘭之殤 -
英國將向波蘭部署中程防空系統(tǒng)及100名士兵
2022-03-17 21:06 烏克蘭之殤 -
【俄烏沖突第二十二天】俄軍稱烏軍可能對平民下毒,以嫁禍俄軍
2022-03-17 08:45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評論 103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xié)議”,就這? 評論 152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708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9“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評論 62最新聞 Hot
-
沖突愈演愈烈,莫迪首發(fā)聲
-
挪威發(fā)布國家安全戰(zhàn)略:美國不可靠,需要跟歐洲抱團
-
印度兩座水電站已重新開閘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
夸大對華關稅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發(fā)!巴稱擊斃約50名印士兵,印稱摧毀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統(tǒng)
-
彈射座椅大廠泄露了印巴空戰(zhàn)戰(zhàn)損“天機”?
-
巴總理:關鍵時刻,感謝“親愛的兄弟”埃爾多安
-
日本地鐵出現(xiàn)隨機殺人事件,男子揮20厘米菜刀砍傷2人
-
“斯洛伐克幾分鐘前才被通知…現(xiàn)在知道國際政治是啥了吧”
-
“俄羅斯要價太高,但...”
-
烏克蘭議會批準美烏礦產協(xié)議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
“中國遠落后于美國的時代已終結”
-
“接到指示,美情報機構加強搜集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