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租車劉亞霄:智能駕駛時代的智慧出行
關鍵字: 神舟租車出租車無人駕駛神州專車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指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德地圖、新浪微博聯合主辦的2016(首屆)“互聯網+交通出行服務”論壇9月28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智慧交通、融合創(chuàng)新”為主題,旨在分享創(chuàng)新服務及技術成果,倡導交通管理大數據與新媒體等互聯網+手段應用,進一步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的決策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神州租車首席信息官劉亞霄現場發(fā)表演講:
劉亞霄: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背景。我們在考慮,作為一家全國最大的車隊的運營企業(yè),我們怎么能夠有效利用先進技術去促進整個出行行業(yè)發(fā)展。神州最早成立是這邊的出租車公司,現在大概10萬輛出租車。從去年開始做神州專車,全國50幾城市。同時在無人駕駛,我們在硅谷有一個實驗室,專門做這方面的探討工作。
那么我們在這方面主要集中在三個投資技術方面。第一個是LBS,其實也是網約車的基礎,有了地圖,有了導航,有了實際位置,可以做常規(guī)化。
同時數據不停上漲,通過數據不停搜集,有一個實用大數據,可以做很多信息,做網約車,在街上開,大家有沒有覺得約網約車有很不方便的時候,網約車,得給司機打6個電話才能找到他,司機也難受,乘客也難受。我們利用大數據方法,哪些地方乘客上車的時間可以在50秒或者1、2分鐘之內。這種情況下推薦給司機和乘客,可以有效地節(jié)省我們整個網約車的時間。
還有一部分就是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這個可能大家覺得離自己比較遠,一會兒舉一個例子,剛才用路網中心王主任講的路網監(jiān)測,其實政府有很多手段,但是大家如果開車來這里,其實北京路網有一個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路上的井蓋特別多,開車的時候路很顛。大家有沒有想過,哪一個地方井蓋多,哪一個地方井蓋少,路的舒適程度怎么樣?大家覺得沒有辦法統計。不管從政府角度還是從個人,甚至于從地圖供應商的角度。但是如果我用我的網約車在街上跑一圈,搜集各地圖象之后,可以用深度學習方法知道北京到底多少井蓋,哪一個井蓋蓋得好,哪一個井蓋蓋得不好。
這些數據就在我們的實驗室里面做一些工作。大家看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家用大數據解決很多,在管理上的問題。
那么為什么有這樣的發(fā)展?實際上這是根據人工智能發(fā)展分不開的。今年可以說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年份,當然有的標志性的事件就是阿爾法狗戰(zhàn)勝了李世石。所有人類直接認知的領域直接被計算機打敗,包括對圖象的識別,包括對語言識別。也就是一臺電腦在我聽我講的東西,它能理解的信息有可能勝過在座一些普通的人類。或者這么說,就是從認知的角度來說,超大量數據和超大量網絡,已經使得人工智能時代在今年有一個爆發(fā)增長點。
這個爆發(fā)增長點,會對我們未來出行道路,我們認為將來可能會有三個很重要的投資點,就是人工智能。第一個是自動編程,現在程序員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兩年以后,現在初級程序員。第二個自然就可以理解,現在所有的括弧,電話銷售,都有一些微博、微信的服務人員。
第三個也是大家認為最有可能實現的就是自動駕駛,所有巨頭都在自動駕駛上面,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看右邊的,也就是說所有人都認為2020年最保守的戴普勒,如果現在滿足一套廠商的套件?,F在大家研究的集中點,就是怎么在真實路況下,保證既安全又舒適。
那么我們怎么定位自己?我們看到自動駕駛有很多的參與方,首先是車廠,像戴普勒、豐田。其次這里很多的巨頭,谷歌、百度,我這邊列出來比較有名的,都是做自動駕駛。最新出來的是優(yōu)步,有100輛無人駕駛車在有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在路上跑。
未來一定有一個無人駕駛的運營商出現,這是未來神州的定位。我們希望作為智能出行的運營商,對整個新的無人駕駛或者是智慧駕駛做一個更優(yōu)化的。
具體做什么內容?首先協調線上線下協調工作,自動駕駛車在街上開的時候,從目前技術條件來看,很難做到完全全自動的集成。所以對車輛維護保養(yǎng)都會有相關的線下的擁堵,北京一萬輛自動駕駛車。
第二,就是自動駕駛車要適應現在自動駕駛整個運行情況。
第三,自動駕駛有些東西雖然是新興的技術投資行業(yè),最終是要賺錢的。我們討論如何在現有的專車和出租車基礎上提高效率,從而為自動駕駛自己養(yǎng)活自己。自動駕駛車可能很貴,一百多萬一輛,但是我們計算過,比現在網約車貴五倍,自動駕駛車仍然能賺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自動駕駛設備貴,并不代表自動駕駛運行成本高。
這里面做了什么事情呢?首先我們通過現在車內內置一些傳感器,考慮除了安全以外怎么考慮舒適問題。利用自動駕駛車很安全,坐在車上就會覺得暈車,通過駕駛員的運行情況,找到既安全又舒適的行為習慣。
大家已經介紹了這邊來尋找自動駕駛車在街上巡游或者是??康臅r候,以及下一單將要去哪里的方向,這是一種大數據深度學習。
那么這一塊是我們剛才講的,我們叫做道路基礎設施,通過網約車或者自動駕駛車,我們可以搜集很多數據,這些數據就是在車上裝一個手機可以看到路面情況。
在匹茲堡通過一些小的網約車的裂縫,通過電腦學習,就可以知道整個匹茲堡到底哪條路應該修了,哪條路應該沖下去?對我們來說如果車在路網上跑,就知道整個路網情況以及交通設施情況。就是說這個路燈整個滅了,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大數據、智能駕駛出現的。我們也可以希望這個智能駕駛能夠為整個城市智能化建設方面發(fā)揮很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們考慮到的,將來自動駕駛能夠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
那么我們路線圖是什么呢?我們從智能駕駛向智慧出行,三個相關的準備。第一個就是數據采集,第二,業(yè)務集成,第三,就是生態(tài)。
首先從數據上加大,在日常車隊運營過程中數據采集量。大家一提深度學習,提人工智能,就覺得這個事情很大問題在于數據,周末在硅谷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深度學習會議。人工智能無外乎就是兩點,第一點如果有一個很好的模型。但是發(fā)現結果不好,拿大量數據改變它,優(yōu)化它。如果數據很多,但是發(fā)現模型還不夠完美,就把這個數據更加優(yōu)化。
神州在路上采集數據,我們希望業(yè)界有志于在這邊做一些智能管理工作的,不管政府還是公司,都產生一些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就是智能車,同樣一個20萬的車和100萬的智能車,首先解決司機一年工資。其次,司機服務不好,機器人一直在那里開,理論上開20個小時不成問題,但是20個小時肯定不成問題。怎么樣在現有網約車體系獲得更大發(fā)展,提高效率,減少這些空駛時間,減少路面時間,這是在業(yè)務運行上的。
其實很重要是大家可以看到神州租車,很快發(fā)現租車行業(yè)現在占到停車場的意義不大。大家專車逐漸融合成一種動態(tài),資源的動態(tài)規(guī)劃和調整,這些可能是神州在對整個業(yè)界新的貢獻。
我們采用動態(tài)規(guī)劃,這就是第三個生態(tài)圈,我們把所有的服務人員全部動起來,讓它不停地接單管理,原來是一種流程,一天規(guī)劃,第二天做什么?,F在完全不是這樣了,整個是完全的動態(tài)規(guī)劃。
我們認為將來的智能駕駛或者是智能出行,簡單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云端數據,云端數據就是說后臺運營商,找到運營最佳方式,找到路上最佳的模式,就是說街上有一個小伙子,這個事件就是為全社會所有人都學到,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事情。所以大家覺得特斯拉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故,從一定層面來說,因為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故。
但是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于高德,所以車端需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和思考模型。這是我們希望建立生態(tài)鏈以后,我們希望在運營上的合作,包括數據采集,以及結合數據開放,使得這個行業(yè)越來越大。
另外一方面就是整個的自動駕駛也不是一個測試,應該是全社會應該投入關注的事情。最簡單來說,對政府來說,管理或者是城市管理能不能借助智能駕駛,剛才講的有趣的實施來加速,來優(yōu)化管理能力,這是其中之一。
另外,自動駕駛不可逆轉趨勢,在交通基礎設施上有相關支撐。剛才有的領導講自動駕駛智能化,有沒有可能你的信號燈不光是在那兒亮一下,同時還能發(fā)一個信號說,現在要變燈了。這種控制絕對比讓人工智能去看更有意思。
第三,隨著智能駕駛整個體系提升,智能出行整個效率提高,那么政府,包括公司是否在這個領域更好地提高整體效率機會。
比如說以后的車,最新被影響的是誰?一定是保險公司,每天那么多的車型,可能不需要車了。沒有那么多高車險的支出,為什么交那么多的保費呢?這筆錢應該用在哪里,是不是應該用在整體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自動駕駛有相應支出,這一塊改善效率更好。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們希望不光是未來有對自己生態(tài)鏈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希望在這個生態(tài)鏈上能夠撬動整個行業(yè)的優(yōu)化,使得中國的智能出行行業(yè)真的能夠彎道超車。目前全世界智能駕駛,四個國家,第一,美國、第二,日本,第三,瑞典,第四,中國。中國現在提的熱,但是沒有具體的。美國已經有大大小小幾十家大公司了,初創(chuàng)企業(yè)。日本承諾2020年一定在冬季奧運會上使用出租車。
瑞典準備在全國劃出自動駕駛專線。我們有很多的創(chuàng)始公司在提自動駕駛,但是沒有真正的落地,我們希望從中國特色出發(fā),從中國的模式出發(fā),能夠整合所有的這些相應的企業(yè),相應的政府部門的資源,為中國早日實現彎道超車,從第四名到第一名。
謝謝大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劉響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378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32“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評論 59中方同意接觸,美媒緊盯:事關重大、令人鼓舞 評論 107印度指控巴與恐襲有關,稱空襲是行使自衛(wèi)權 評論 32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
“中國遠落后于美國的時代已終結”
-
“接到指示,美情報機構加強搜集力度”
-
“雙方出動125架戰(zhàn)機,交火距離一度超過160公里”
-
門票價格從10元上漲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館回應
-
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
烏克蘭央行行長:考慮放棄美元
-
美聯儲:就是不降息
-
法方證實:至少一架陣風戰(zhàn)斗機被擊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敵人哀嚎,印軍引以為傲5架戰(zhàn)機,化為灰燼”
-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去世,享年88歲
-
戴維·珀杜宣誓就任美國駐華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職典禮
-
教皇選舉首輪投票結果出爐:是黑煙
-
“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