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凱源:蛇、鳥屎、椅子,臺灣停電的原因你永遠想不到……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林凱源】
臺灣停電,應該不算什么新聞了吧。
3月15日,臺灣新北、高雄兩市又發(fā)生停電事故,共計4000余戶受影響。臺電方面表示,停電是因為鳥碰觸帶電設備,造成絕緣器破裂停電。
而這次距離3月3日全臺大停電不過兩個星期而已。
3月3日上午9時許,臺灣電力系統(tǒng)再次發(fā)生大規(guī)模故障,549萬用電戶受到影響,范圍覆蓋除金門、連江兩縣以外的全臺所有縣市,其中以南部地區(qū)(臺南、高雄、屏東)停電范圍最廣、停電時間最長,甚至波及供水設施運作,造成高雄、臺南部分地區(qū)供水中斷。
這是近五年來,臺灣發(fā)生的第五次大范圍停電,前三次在2017年8月15日、2021年5月13日和2021年5月17日,分別影響668萬戶、400萬戶和66萬戶。而此前,臺灣地區(qū)在2002年因天然氣安全存量不足而對工業(yè)用戶實施限電后,已經整整15年沒有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停電了。
實際上,臺灣電力短缺的困境,早在2014年就能夠預見:迫于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絕食的壓力,和此前日本福島核災對民眾心理的沖擊,臺行政部門負責人江宜樺宣布龍門核能發(fā)電廠(以下稱“核四”)封存。
在核四宣布封存前一周,朝野兩黨尚在“立法”部門激烈攻防之際,臺經濟部門負責人杜紫軍和臺電董事長黃重球明確指出,在核四停建且既有三個運作中的核電廠運營年限到期退役后,臺灣在2021年必然陷入缺電危機,最快在2016年就會遇到問題,因為即便當下就開始蓋替代核四的天然氣電廠,至少也需要15年。當時質詢的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蔡煌瑯認為執(zhí)政黨和臺電在“危言聳聽”,可通過高鐵軌道鋪太陽能板和節(jié)約用電彌補缺口。
如今,每當停電,網友們都會翻出當時的質詢記錄來泄憤。與蔡煌瑯同樣忙的,還有他當時在“立法院”的同事鄭麗君和后來的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
前者在2013年言之鑿鑿地認為臺電高估未來用電需求、低估自身供電能力,“大藏電、藏了私房電,再來恐嚇人民(說),不要核四會缺電,不要核四會漲價”;后者在上臺前的2015年,聲稱其“有一套完整的做法,而且已經計算過,在用電需求持續(xù)增加的前提下,臺灣的未來絕對不會遇到缺電危機”,在2019年臺灣缺電的態(tài)勢逐漸明朗后,仍然宣稱“臺灣不缺電是不爭事實”。
即便面對網友要求民進黨交出偷藏的“私房電”,改編神曲《缺電英》來嘲諷民進黨用“文青式”的語言和情懷,討論需要以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探討能源議題時,民進黨政府依然一再宣稱臺灣不缺電,將歷次電力系統(tǒng)的大事故歸咎于個人的疏失或某個部件損害,無視臺灣作為孤島型電網的客觀現實,無視新能源的波動性及其對電網堅韌和靈活程度的更高要求,無視臺灣發(fā)電設施在空間上合理配置的規(guī)劃,無視廢核、發(fā)展綠能和滿足經濟增大的電力需求之間的合理步調,即便在“非核家園”的口號下偷偷延長現有核能發(fā)電機組的服役期限,停電的事故仍然不斷發(fā)生。
對民進黨來說,承認錯誤是困難的,尤其是這個錯誤能夠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政治人物以卸責、硬拗來掩蓋政策與現實的脫節(jié),不愿意坦然面對錯誤,自然難以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大陸在探索新能源發(fā)展道路的過程中,也遇到過許多問題,但能夠調整步伐,甚至不惜停下步伐,比如限制棄風率過高的地區(qū)新增風電裝機;對于風電、光伏發(fā)電的波動性及其對電網的沖擊,大陸也投入資金發(fā)展堅強電網和智慧電網,并要求風電機組具備高低電壓穿越能力,避免大規(guī)模脫網對電網的安全造成沖擊。
反觀臺灣,不愿意正視電源不足的客觀現實,反而歪解備轉容量的概念,誤讀電網的脆弱性,以所謂的“南電北送”挑起區(qū)域對立而掩蓋大電網的經濟和穩(wěn)定性,甚至炒作“內鬼”陰謀論,不僅打擊基層士氣,也讓這種理盲的文化下沉。所以,頻發(fā)的電力事故,往往找出讓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罪魁禍首。
蛇、松鼠、臺灣獼猴是常見的臺灣無預警停電禍首。
比如2021年5月3日,桃園市的八德、蘆竹、中壢等地發(fā)生影響超過63000戶的停電,臺電指出事故原因是“白鼻心(果子貍)侵入并觸碰中壢一次變電所69000千伏匯流排隔離開關設備……導致變電所停電”;7月7日,一尾大蛇爬上12米電桿碰觸到避雷器,引發(fā)饋線跳脫,造成臺南市楠西區(qū)1700戶停電;8月17日,臺灣獼猴為摘龍眼吃,誤觸高壓電,造成跳電從而導致云林縣一處村莊多次無預警停電。
除了動物,2021年7月臺灣核能二廠二號機因主蒸汽跟隔離閥異常關閉,機組跳機急停,臺電給出的禍首竟然是一把椅子,“運轉人員配合清潔人員清潔時移動座椅,滑動太大力椅背誤觸”,整改方案是改換不帶輪子的固定辦公椅。這可是對安全要求非常高的核電廠!
更為離奇的是,2021年11月11日,云林縣5萬戶停電的元兇,竟然是飛鳥經過時從天而降的一坨鳥糞。
無論原因有多離奇,是否真實,頻發(fā)的停電事故都凸顯出臺灣電力系統(tǒng)的脆弱性。究其根本,仍然是電網落后脆弱加上電源不足、缺電,導致系統(tǒng)冗余不足,容錯空間小。
近五年五次大停電,臺電認為2017年“815”大停電是因為“中油”員工在其廠區(qū)內的天然氣計量站更換電源供應器時操作不當,導致桃園大潭電廠六部機組因為供氣中斷而跳脫;去年的“513”和今年的“303”大停電,都是因為工作人員誤觸開關造成。
這三次停電,民進黨政治人物都第一時間跳出來強調當時的備轉容量尚有富余,“停電不是缺電”;即便是純粹因為備轉容量不足而主動分區(qū)限電的2021年“517”大停電,他們也天才地發(fā)明出“分區(qū)輪流供電不是缺電”的論述。這就是耍無賴了。
3月3日的大停電發(fā)生后民怨四起,民進黨方面迅速提出,當時的備轉容量達24.1%,因此不缺電,是由于電網故障、人員操作疏失和電源南北配置失衡導致,企圖將討論引向應加快位于桃園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稱“三接”)建設。
原因很簡單,能源議題的討論在島內已經高度政治化,去年12月18日,臺灣剛剛經歷過朝野兩黨對決的四大“公投”,其中兩項議題與能源有關,分別是第17案“重啟核四”和第20案“珍愛藻礁(反對三接)”,在41%左右的投票率下,民進黨完封對手,取得“四個不同意”的大勝。
民進黨在2018年“公投”大敗后,即利用人數優(yōu)勢在“立法”部門運作,將“公投”與選舉分離以降低投票率;本次“公投”又成功地動員南部的鐵桿支持者出門投票,依靠“南票北送”贏下“公投”。
其實“三接”也好,核四也罷,都位于北部,前者是為了支援北部發(fā)電廠的天然氣需求,其實并未增加新的發(fā)電能力;后者則是為了填補位于北部的核能一廠、二廠退役后留下的發(fā)電缺口,高達2700MW的裝機容量能夠穩(wěn)定地供給北部的用電需求并減少跨區(qū)域輸配電的壓力。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不勞提醒,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是誰轟炸了我們使館”
2022-03-17 07:25 中國外交 -
沈陽將全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2022-03-16 21:26 抗疫進行時 -
受賄超7073萬,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劉寶華一審被判13年
2022-03-16 17:13 廉政風暴 -
直播討論:明星的歸宿是直播帶貨?
2022-03-16 16:00 -
臺“駐俄代表”被曝遭俄外交部訓斥,吳釗燮:是交換意見
2022-03-16 15:58 臺灣 -
市監(jiān)總局要求湖南河南徹查嚴處“土坑酸菜”“木薯粉條”等問題
2022-03-16 15:54 食品安全 -
上海重點區(qū)域核酸篩查不采取“2+12”,各區(qū)不得擅自加碼
2022-03-16 15:35 抗疫進行時 -
上海本土新增“1+19”,兩地列為中風險地區(qū)
2022-03-16 15:22 抗疫進行時 -
吉林建成方艙醫(yī)院8處、方艙隔離點2處,共一萬多張床位
2022-03-16 15:13 抗疫進行時 -
吉林市:已發(fā)放到駐地高校27.04萬支抗原檢測試劑
2022-03-16 15:00 抗疫進行時 -
-
試圖通過“魘鎮(zhèn)”詛咒辦案人員,廣西一干部被“雙開”
2022-03-16 13:36 廉政風暴 -
“深圳南山區(qū)想和您聯系,可否提供電話?”
2022-03-16 13:27 抗疫進行時 -
“臺獨”勢力散布謠言煽動敵意 國臺辦:嚴重低估兩岸同胞智商
2022-03-16 11:46 臺灣 -
中疾控:國際郵件,如何導致本土奧密克戎傳播?
2022-03-16 11:39 抗疫進行時 -
政協委員呼吁制定“祖國統(tǒng)一法”,國臺辦回應
2022-03-16 11:36 臺灣 -
民進黨當局開放福島食品,國臺辦:嚴防相關產品經臺灣流入大陸市場
2022-03-16 11:30 兩岸關系 -
新冠輕癥為何可實行集中隔離管理?專家解釋
2022-03-16 11:11 抗疫進行時 -
媒體:“高票通過”的政治邏輯和制度密碼
2022-03-16 11:10 2022兩會 -
湖南岳陽全面叫停土坑酸菜,企業(yè)相關人員被控制
2022-03-16 10:48
相關推薦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評論 154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議”,就這? 評論 160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714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100多架飛機大戰(zhàn)后,印巴局勢怎么走?
-
美國又炒作,我駐古巴大使發(fā)文駁斥
-
美英談成了,“英國讓步”
-
沖突愈演愈烈,莫迪首發(fā)聲
-
“美國在歐洲的廣泛軍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兩座水電站已重新開閘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
夸大對華關稅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發(fā)!巴稱擊斃約50名印士兵,印稱摧毀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統(tǒng)
-
彈射座椅大廠泄露了印巴空戰(zhàn)戰(zhàn)損“天機”?
-
巴總理:關鍵時刻,感謝“親愛的兄弟”埃爾多安
-
日本地鐵出現隨機殺人事件,男子揮20厘米菜刀砍傷2人
-
“斯洛伐克幾分鐘前才被通知…現在知道國際政治是啥了吧”
-
“俄羅斯要價太高,但...”
-
烏克蘭議會批準美烏礦產協議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