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康從鄭州派人赴印度傳授經驗,值得中國擔憂嗎?
最后更新: 2022-05-30 17:50:22【文/觀察者網 呂棟】
5月30日,臺灣《經濟日報》報道稱,富士康鄭州工廠計劃在端午節(jié)前后,派出20多名員工到該公司位于印度的工廠傳授經驗。
島內有觀點指出,由于鄭州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生產基地,富士康此舉意在強化印度供應鏈布局,增強iPhone在印制造,“配合蘋果要求代工廠擴大非大陸產能布局的意向”。
富士康母公司——中國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5月中旬也曾積極表態(tài),稱該公司在印度深耕十多年,國際廠商、不同產業(yè)加大在印投資是“大勢所趨”,而且速度會更快。
無獨有偶,大約10天前,越南總理范明政親自前往蘋果總部,拉攏該公司加大在越南投資。而蘋果CEO庫克當面表示,感謝越南創(chuàng)造的有利環(huán)境,該公司確實想在越南擴展供應鏈。
實際上,隨著近些年中國人口紅利減弱、生產成本上升,iPhone向印度、越南轉移產能的聲音一直存在。新冠疫情發(fā)生后,尤其是近期長三角地區(qū)出現(xiàn)疫情,外媒更是接連放大“外企要撤出中國”的聲音,甚至又開始討論越南、印度會不會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但擁有全球最全產業(yè)鏈和巨量市場的中國,似乎沒有必要過度緊張。
先來看一組最新的宏觀數據。
越南計劃和投資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1-5月,對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8%,達到77.2億美元。與此同時,表明未來外國直接投資支付規(guī)模的外國直接投資承諾同比下降16.4%,降至117.1億美元。
TRADING ECONOMICS截圖
而根據印度商工部5月初公布的數據,2021—2022財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836億美元,同比僅增長2%。而在此前兩個財年,印度外商直接投資增速均為兩位數。
再來看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1—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8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折合7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6.1%;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76.3%、53.2%、80.4%。
不難看出,中國吸引外資無論是從規(guī)模還是增速上看,都遠高于越南和印度。其中,中國今年前4個月吸引的外資是越南前5個月的近10倍,同時接近印度去年全年吸引的外資規(guī)模。
這還是在今年中國國內疫情反復的背景下。
正如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4月份所說,這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布局調整,全球跨國投資波動很大。但是,中國利用外資始終保持穩(wěn)定增長,“中國一直是外資投資的熱土?!?
再來看蘋果供應鏈的情況。
蘋果CEO庫克(資料圖)
根據蘋果2021年6月公布的200大供應商名單,2020年蘋果155家供應商在中國大陸共擁有259個工廠,而2018年只有150家供應商在中國大陸擁有工廠,總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
數據同時披露,2018年在越南的蘋果供應商有15家,2020年增加到21家,工廠數量達到23個;印度的蘋果產業(yè)鏈公司2018年只有7家,2020年增加到9家,工廠數量達到9個。
從數據來看,越南和印度在蘋果產業(yè)鏈中的地位確實在逐漸增強,但規(guī)模與中國大陸相比仍差距懸殊。
而且蘋果數據顯示,在越南設立工廠的21家供應商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yè)是最多的,達到7家,包括伯恩光學,歌爾股份,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立訊精密,美盈森,深圳裕同包裝等公司。而這些企業(yè)無疑需要不少中國工程師和高級技工去工作,可以說國內的工作崗位并沒有全部流失。
印度方面,蘋果早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在該國生產iPhone SE,但直到2020年,印度產iPhone的比例僅為蘋果全球產能的1.3%,到2021年,iPhone在印度的產能達到800萬臺,占比剛上升到3.1%。對比來看,富士康在鄭州運營有三個廠區(qū),員工達數十萬人,全球iPhone總產量有一半以上來自這里。
2021年12月,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寧南山曾撰文指出,一部分產業(yè)鏈轉移是產業(yè)升級的必然結果,畢竟往中高端走,必然會帶來中國人均收入的增加,喪失掉一些成本競爭力。所以,要接受一部分中低端產業(yè)在逐漸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的事實。
他同時還提到,由于蘋果產業(yè)鏈絕大多數在中國,越南和印度的“生產”更多是將從中國運來的零件進行組裝和包裝。即使有部分產能轉移到了越南,隨之而來的也是中國對越南的出口迅猛增長。
2021年底,越南計劃與投資部統(tǒng)計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越南進口額達3322.5億美元,增長26.5%,生產材料類占93.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而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地,進口額達1099億美元。年內,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540億美元,增長53%,而越南全年的出口順差達到40億美元。
越通社報道截圖
寧南山認為,與其過分關注所謂“產業(yè)鏈轉移”,不如著眼中國大陸在產業(yè)鏈上的主導地位。
他分享了三個觀點:
第一,以代工制造為典型的低端產業(yè)轉移是大勢所趨,但是中國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從許多代工制造轉移的例子可以看出,代工制造轉移的主導方,是下游的強勢品牌(耐克,阿迪,三星,蘋果),而不是代工廠本身,品牌廠家的態(tài)度決定了工廠是否要遷移。
第二,發(fā)展中國的代工大廠,在轉移出去的產能中分一杯羹。在蘋果向中國以外轉移部分產能過程中,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的例子告訴我們,中國不僅可以通過零部件+組裝代工技術的結合,在中國大陸實現(xiàn)本土公司替代臺系代工廠實現(xiàn)價值提升。同時也可以通過在海外建廠,而從代工廠向海外轉移中也分一杯羹。
第三,中國應加強對上游電子零部件企業(yè)的扶持,著眼于提升產業(yè)鏈的價值。組裝代工的利潤在產品的產業(yè)鏈價值占比是非常低的,組裝加工在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非常好看,大進大出,但是實際獲取的利潤是很低,希望中國大陸的電子零部件和半導體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取代臺系廠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呂棟 
-
在北京涉嫌違法的核酸檢測公司:去年相關業(yè)務賺了2億多
2022-05-30 17:36 觀網財經-健康 -
日本大企業(yè)造假丑聞頻發(fā),英媒卻說這是件好事
2022-05-30 14:48 觀網財經-海外 -
美國超過中國成印度最大貿易伙伴
2022-05-30 14:43 印度驚奇 -
“四萬億”的經驗,還可以復制嗎?
2022-05-30 10:17 觀網財經-宏觀 -
特斯拉上海已實施雙班制,6月產量有望全面恢復正常
2022-05-30 09:12 觀網財經-汽車 -
“這種穩(wěn)就業(yè)力度應該是空前的”
2022-05-30 08:11 觀網財經-宏觀 -
“世界第八大奇跡仍然只是一個夢”
2022-05-29 22:33 觀網財經-海外 -
受加息沖擊,美聯(lián)儲一季度帳面虧損3300億美元
2022-05-29 21:16 觀網財經-海外 -
上海:年內置換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1萬元
2022-05-29 15:19 觀網財經-汽車 -
“美國正經歷仇恨大流行”
2022-05-29 15:06 美國槍擊案 -
面對西方強大的宣傳攻勢,塞爾維亞需要中國媒體
2022-05-29 08:28 中國外交 -
工信部:組織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活動
2022-05-29 07:29 觀網財經-汽車 -
王毅訪薩摩亞:始終為中小國家主持公道
2022-05-28 21:01 中國外交 -
中國證監(jiān)會、香港證監(jiān)會:同意將符合條件的ETF納入互聯(lián)互通
2022-05-28 09:12 觀網財經-金融 -
連續(xù)11個漲停板,牛股“中通客車”遭深交所重點監(jiān)控
2022-05-27 23:20 經濟晴雨表 -
美國營收占比最高,楊元慶:中國供應鏈不斷,我們的貢獻就不會斷
2022-05-27 23:15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李書??毓傻膬|咖通擬赴美上市,估值逾38億美元
2022-05-27 22:58 觀網財經-汽車 -
印度想當“世界藥房”?先擺脫對中國原料的依賴
2022-05-27 22:06 觀網財經-海外 -
一季度“增長放緩不可避免”,拼多多繼續(xù)重投農業(yè)
2022-05-27 22:05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普京簽署臨時性規(guī)定,俄公司可用盧布對外國版權進行付款
2022-05-27 21:26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10“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68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210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91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1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