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中國》第六集:中國是怎樣從“一盤散沙死中國”變成“血肉長城活中國”的?
關鍵字: 這就是中國導讀“中國”這個概念,實際上歷史上早就出現了,但它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而是一個朝代的概念,是邦國、家室的一種總稱。所以當時有個說法叫“一姓之天下”,而不是“萬姓之天下”。費孝通先生也講過: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是在幾千年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但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對西方,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整理 觀察者網 韓京霏】
“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很精彩的,可以采取積極一點的態(tài)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國模式想透,實事求是,一定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清楚。但需要一點勇氣,需要一點魄力。”
近日,東方衛(wèi)視政論節(jié)目《這就是中國》持續(xù)熱播。每期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tǒng)闡釋中國模式的優(yōu)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wèi)視播出,在本期(2月19日)節(jié)目中,張維為教授系統(tǒng)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并提出,有別于線性發(fā)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觀察者網現整理出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西方老是讀不懂中國,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歐洲中心論的這種視角,所以很難讀懂中國。他們無法理解一個在數千年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基礎上形成的現代國家。
大家可能記得,2016年的時候,德國時任總統(tǒng)高克到上海到同濟大學做了一個演講。他原來是東德的一個持不同政見者,所以他在這個演講中就影射中國有點像東德。
1989年秋天,高克在德國羅斯托克集會活動上演講:“先自由、再統(tǒng)一”
實際上這種心態(tài)在很多西方人的心里都有,我接觸過太多了,他們把中國看作是“放大的東德”,等著一場顏色革命。那么我經常跟他們講,中國和東德是很不一樣的,至少有幾個差別。
第一,中國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我們現在每年出境人次是1億多,東德非常封閉。而且中國是現在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
第二,很多西方人把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關系比喻成東德和西德的關系,認為臺灣代表了歷史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他們以為大陸人羨慕臺灣,甚至會像當年東德人那樣涌向西德。
后來我就告訴他說,你一定要了解,大陸與臺灣關系正好相反。如果一定要像一些西方人那樣把一切問題都政治化的話,那么今天用腳投票的實際上是臺灣人。我估計在上?;蛘甙焉虾V苓叺貐^(qū)也算進去的“大上海地區(qū)”,大概有50萬臺灣同胞,在整個中國大陸生活工作學習的臺灣同胞,現在怎么估計都超過200萬,而臺灣整個人口才2300萬,低于上海。
所以坦率講,我們是不想把各種問題都政治化,沒有多少意義,但西方人特別喜歡把問題政治化,只好奉陪。我自己對臺灣前景做過很多預測,其中有一個預測就是臺灣采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民主化之后,會從希望到失望,然后到更大的失望,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幫助的話,將到絕望。我覺得過去20多年,臺灣基本上是這么一個發(fā)展的大的態(tài)勢。
第三個西方理解的偏差就是對中國國家特質的理解,這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的話題:中國不是一個“放大的東德”,不是一個普通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所以中國的崛起也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這個觀點我正式提出是在8年前,當時我出了一本書叫《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大概譯成的外文文本也將近有十種,海內外總體反應不錯。我想這至少說明很多人對“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要么是認同,要么是饒有興趣,所以我想在這里跟大家進一步展開,談一談我對這些觀點的一個分析。
什么是文明型國家呢?“文明型國家”指的是延綿不斷長達數千年的中華古老文明,這樣一個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的現代國家?guī)缀跬耆丿B這樣的一個國家,所以她這個特質決定她和其他國家和一般國家是不一樣的。我甚至可以這樣講,這種特質有點像基因一樣的,基本上決定了今天中國的制度安排、道路選擇和行為方式。
我們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國”,但除了中國,另外三個的歷史由于種種原因都中斷了。今天的埃及人跟法老,跟金字塔其實沒有任何關系,不是同一個民族,不是同一個血緣,不是同一個文字,今天的埃及人是古埃及文明消失后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的,而中國人是在自己這個土地上的原住民,而且我們的文化一以貫之沒有中斷。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我想幫助大家先了解另外一個概念,就叫“民族國家”?!懊褡鍑摇边@個概念,在西方政治話語中幾乎就等同于“現代國家”。它包含了我們現在熟知的,比方說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主權平等、民族認同、服兵役制、清晰劃分的邊界、國歌、國旗、國徽等等,現代國家這些標志性的東西,民族國家都有。
但是民族和民族國家這個意識往往不是天生的,往往是需要建構的。比方說,新加坡它是1965年獨立的。李光耀先生的回憶錄就說,當時新加坡的主要的人群,一個是華人,一個是馬來人,還有少部分印度人。他說華人當時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馬來人認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或者馬來亞人,所以他當時非常有意識地推動新加坡民族意識的建構,所以這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標簽 視頻新聞- 責任編輯:李丕
- 最后更新: 2019-02-20 13:29:14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其實……
2019-02-19 19:07 中西教育 -
二戰(zhàn)“勝利之吻”男主角去世
2019-02-19 10:38 -
被一萬臺行星發(fā)動機碾過去的張藝謀
2019-02-19 10:04 -
600歲的紫禁城 昨晚亮了!
2019-02-19 07:31 節(jié)日談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2019-02-19 07:24 中國電影 -
《流浪地球》登頂IMAX中國最高票房
2019-02-18 16:43 流浪地球 -
凌晨故宮網站崩了,被眾多人“圍攻”!留言亮了
2019-02-18 08:41 節(jié)日談 -
“雙方爭議焦點早和《流浪地球》本身沒太大關系了”
2019-02-18 06:58 中國電影 -
2019年元宵晚會節(jié)目單來啦!
2019-02-18 06:46 節(jié)日談 -
“憤怒的元首”扮演者去世 享年77歲
2019-02-17 14:24 -
郎朗獲法國勝利音樂大獎 成首位中國獲獎者
2019-02-14 14:22 -
豆瓣:“收錢改一星”系惡作劇
2019-02-12 22:00 中國電影 -
上映8天,《流浪地球》票房升至內地影史第7
2019-02-12 20:59 中國電影 -
《無雙》17項提名領跑金像獎 《紅海行動》入圍最佳影片
2019-02-12 16:17 中國電影 -
中戲本科報考人數創(chuàng)紀錄 電影電視系成熱門
2019-02-12 15:52 以藝術之名 -
投資超過500萬網劇 需在備案中登記片酬信息
2019-02-12 10:24 -
下載7元論文需先充值50元 大學生狀告中國知網勝訴
2019-02-12 10:09 -
“跟好萊塢科幻片相比,中國科幻片的不同就在于精神內核”
2019-02-11 20:11 中國電影 -
媒體三問翟天臨:論文誰寫?學位怎么拿?如何過審?
2019-02-11 15:37 明星那點事兒 -
新年俗,讓生活更美好
2019-02-11 14:39
相關推薦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評論 152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xié)議”,就這? 評論 160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714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100多架飛機大戰(zhàn)后,印巴局勢怎么走?
-
美國又炒作,我駐古巴大使發(fā)文駁斥
-
美英談成了,“英國讓步”
-
沖突愈演愈烈,莫迪首發(fā)聲
-
“美國在歐洲的廣泛軍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兩座水電站已重新開閘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
夸大對華關稅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發(fā)!巴稱擊斃約50名印士兵,印稱摧毀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統(tǒng)
-
彈射座椅大廠泄露了印巴空戰(zhàn)戰(zhàn)損“天機”?
-
巴總理:關鍵時刻,感謝“親愛的兄弟”埃爾多安
-
日本地鐵出現隨機殺人事件,男子揮20厘米菜刀砍傷2人
-
“斯洛伐克幾分鐘前才被通知…現在知道國際政治是啥了吧”
-
“俄羅斯要價太高,但...”
-
烏克蘭議會批準美烏礦產協(xié)議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