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不對稱:科學探索獎的唯一結果就是加劇科研不平等
最后更新: 2019-11-09 09:24:12【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超不對稱】
最近IT巨頭們掀起了一股基礎科學熱,華為老總任正非大談數學物理重要性,阿里巴巴號稱下血本建設達摩院,騰訊又搞出一個科學探索獎,并在上一周剛剛行了頒獎典禮。似乎這些習慣了商業(yè)戰(zhàn)場上拼殺的嗜血巨頭們,突然一反常態(tài),做出一副想引領人類文明的姿態(tài),想再造一個貝爾實驗室,或者再不濟,創(chuàng)始人當個諾貝爾一樣的捐贈者也行嘛。
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不用多說,用武功比喻,應用技術就像招式,基礎科學就像內功,招式易學,內功難修。筆者不否認騰訊的“科學探索獎”出發(fā)點是好的,馬化騰董事長也確實想為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盡一份力,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地去修內功,去做那些短期沒有經濟效益的研究。而且科學探索獎的評選范圍避開了那些知名的院士,專門給45歲以下的青壯年科學家,重點強調要直接資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但是,今年評出的這些獲獎名單里的青壯年科學家們,真的能滿足“探索期”要求嗎?
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獎勵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
在今年公布的獲獎名單中,讀者們可以去這些人的主頁簡單看一下,就能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著“杰青”、“青千”、“萬人”、“長江學者”這些“帽子”,每個人都已經承擔了多個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就是說,每個人未來五年都有很明確的科研任務,因此時間上并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至少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探索。
再仔細去挖掘,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人都在某些院士的大團隊里,這些院士大多是他們當年讀博時的導師。也就是說,他們并不是完全自由的科研個體,而是在院士指定的大方向內,不能隨意增加新的方向,于是真正大風險的原創(chuàng)性探索也就很難出現(xiàn)在他們身上。那么可能會導致一個比較壞的結果,就是他們用已經申請過國家經費的課題,再來申請這個科學探索獎,最后用一個工作交兩份差。
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根本不缺錢。他們每個人都帶著“帽子”,都承擔了多個科研項目,這些項目的經費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遠多于科學探索獎能給的數額,所以科學探索獎并不能使他們改換研究方向。而且因為“帽子”和項目的關系,他們所在的單位給他們的工資和福利都會遠多于普通的科研人員。
在他們這個的階段,可謂院士之下,多人之上,平時經常飛來飛去,不會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而為他們辛苦創(chuàng)造價值的,都是他們手下這些工作在第一線的普通科研人員,從博士生、博士后、到一些副教授、都在為他們打工??茖W探索獎的經費一個很可能的去向就是雇傭更多這樣的普通科研人員去嘗試新方向,這些新方向對獲獎人來說,即使失敗了也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承擔這些高風險探索工作的普通科研人員來說,相當于賭上了職業(yè)前景,失敗的后果全要自己承擔,成功了也會成為獲獎人的業(yè)績,這樣的獎項比各種科研基金更像是資本雇傭勞動,進一步加劇了科研不平等。
總結一下,科學探索獎獲獎人的普遍特點:
1、功成名就,已有手下若干項目支持遠期探索,時間上不允許增加全新的探索項目。
2、學術自由有限,無法放棄已有的項目開展全新的探索,而且增加的探索項目可能會和已有項目重合。
3、不差錢,名下控制的經費遠多于科學探索獎的獎金,因此獎金的科研作用有限。
所以說,騰訊的科學探索獎起到的作用僅僅是錦上添花,對任何一個獲獎者都沒有雪中送炭。而那些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青年科學家們,與這類獎是無緣的。所以這個獎的最終結果,就是進一步加劇學術上的不平等,也就是常說的馬太效應。
騰訊為這個獎請的評委都是院士級別的科學家,不過院士和院士之間的學術領域相差太大,他們最后能夠達成一致的結果,也一定是已經有很強成果彰顯度的青壯年學者,而這樣的青壯年學者往往會符合上面提到的三個特點,這就讓科學探索獎失去“自由探索,雪中送炭”的本意,甚至淪為了加劇學術剝削的工具。但反過來,騰訊也不能安排業(yè)余評委,把獎給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這樣又會出現(xiàn)另一種不公平。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不再設此類獎項,就好比發(fā)到富人手里的扶貧款還不如不發(fā)。
國際上也有類似的青年科學家獎,如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tǒng)獎,想必騰訊的科學探索獎也以此為參考。但那些獲獎人相對比較有學術自由,可以展開探索,不會像科學探索的獲獎人一樣手中項目繁多,且大多隸屬于院士大團隊,精力和團隊都不具備高風險探索的條件。一旦探索失敗,發(fā)達國家工業(yè)界對博士的大量需求也能讓一線干活的年輕學者少去很多后顧之憂。而針對想要留在學術界的年輕人,發(fā)達國家也有很多雪中送炭類型獎項可以申請,如德國洪堡基金,日本的JSPS等??梢哉f騰訊的科學探索獎只學到了這些獎的表面形式,完全沒有考慮中國國情。
另一方面,中國的基礎科研盡管產出越來越多的成果,發(fā)越來越多的Nature和Science,但是根本上還是受制于進口科研儀器。很容易想到這次科學探索獎的獎金最終也會大部分流到歐美儀器商手中。所以騰訊有振興中國基礎研究決心的話,完全可以把這份錢用于扶植那些國產科研儀器企業(yè),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樣對中國基礎科研的長遠發(fā)展更有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柳葉刀 
-
華為Mate X不能在-5℃及低于該溫度的環(huán)境下彎折
2019-11-08 21:06 -
從差1萬到反超20萬,平板電腦銷量冠軍3個季度后易主
2019-11-08 17:10 消費 -
華為在華優(yōu)勢擴大之際,聯(lián)想將手機下個戰(zhàn)場放往歐洲
2019-11-08 13:59 手機 -
不止是導航!北斗高精準燃氣泄漏檢測系統(tǒng)首發(fā)
2019-11-08 13:56 北斗照耀 -
中國新一代智能B型地鐵通過無人駕駛測試 內置“黑科技”
2019-11-08 11:09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2019-11-07 07:39 科技前沿 -
我國正式啟動6G研發(fā)
2019-11-06 19:59 科技前沿 -
直播:任正非對話馬凱碩
2019-11-06 16:21 華為 -
三星折疊屏手機國行上架,不支持5G,售價15999元
2019-11-06 13:24 手機 -
我國開發(fā)出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2019-11-05 21:53 -
并列DxOMark第一,雷軍:有友商華為,是小米最大幸運
2019-11-05 20:43 手機 -
任正非:研發(fā)基層管理不改革,我們就是下一個惠普
2019-11-05 10:23 華為 -
三星中國回應裁員傳言:相關業(yè)務調整 順應5G時代發(fā)展需求
2019-11-05 09:38 手機 -
國際領先!量子霸權標準是“天河二號”算出的
2019-11-05 07:22 科技前沿 -
中國成功發(fā)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
2019-11-05 07:16 北斗照耀 -
雷軍線上科普:小米手表為何做成方形而非圓形
2019-11-04 17:40 手機 -
美敦促斷供華為?臺積電否認
2019-11-04 16:15 TMT觀察 -
腦血管病中國方案成國際最高標準
2019-11-04 16:01 醫(yī)學 -
小米環(huán)繞屏手機發(fā)布后,蘋果類似的設計專利現(xiàn)身
2019-11-04 15:45 手機 -
大容量固態(tài)迎來普及,西數出貨96層3D QLC SSD
2019-11-04 15:02
相關推薦 -
“指揮混亂!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評論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醞釀“獨立公投” 評論 98美財長賣力為關稅洗地,臺下高管們只關注中國 評論 52印外長懟歐盟:這么依賴中美俄,還想戰(zhàn)略自主… 評論 127“美國買家缺席,結果很意外!”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很明顯,幾乎所有美國出口都受到了打擊”
-
“指揮混亂!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們國家正處于脆弱時刻,美國卻在丑陋地炫耀權力”
-
涉1000億歐元美國商品,歐盟考慮:談不成就動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醞釀“獨立公投”
-
日本先談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讓
-
美財長賣力為關稅洗地,臺下高管們只關注中國
-
特朗普又開新戰(zhàn)線,“只會鼓勵各國像中國一樣反制”
-
印外長懟歐盟:這么依賴中美俄,還想戰(zhàn)略自主…
-
“美國買家缺席,結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將垮臺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關稅將抹掉15億美元利潤”,福特撤回了一個預期
-
縣長張漢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長落馬后“消失”4個月
-
今年第三次議息,美聯(lián)儲“將無視特朗普,維持不變”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國養(yǎng)活的社會主義政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