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學通:新時代外交,中國如何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文/閻學通】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講話成為中國社交媒體的熱點。楊潔篪在中美阿拉斯加“2+2”高層會晤上告訴美國官員,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即使當前中美之間緊張關系持續(xù)加劇,此番表態(tài)也是異常嚴厲的,尤其考慮到楊潔篪是主管中國外交的最高級別官員。楊潔篪發(fā)言的背景也值得注意,這是拜登入主白宮后中美首次高級別外交會議。因此,外界將楊潔篪的發(fā)言理解為中國對拜登政府的警告。
在中國國內,楊潔篪的話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引起許多中國人的共鳴——中國終于在國際舞臺上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國際媒體將楊潔篪的話解讀為后疫情時代中國試圖成為全球領導者。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楊潔篪的發(fā)言反映了中國外交的范式轉變。中國認為,大國地位的提升使其有權力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新的角色——這與美國不容置疑的主導地位是無法調和的。中國最初希望拜登政府能夠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系,但這一希望已經破滅。相反,中國認為拜登政府試圖孤立中國,這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
北京這種新的自信并不意味著它將在每一個領域挑戰(zhàn)華盛頓。中國拒絕美國在一些問題上的領導地位,但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把中美競爭限制在它認為有優(yōu)勢的領域,如應對新冠疫情、減貧、貿易、基礎設施建設、數(shù)字支付和5G技術等。然而,從整體上看,后疫情時代的中國將以更大決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將有力反擊任何遏制自己的企圖。
中國的雙重身份
中國習慣稱呼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這在過去意味著中國的能力超過了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如今,這意味著中國的實力僅次于美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國的成功和美國的失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疫情大流行期間,中國是所有大國中遭受損失最小的國家,也是唯一在過去一年中實現(xiàn)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到2020年底,中國GDP已達到美國GDP的71%,高于2019年的66%。而且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有信心在未來十年內繼續(xù)縮小中美經濟差距。在他們眼里,中國已經走過了“站起來”和“富起來”的階段,現(xiàn)在到了“強起來”的階段。以美國為首的單極秩序正在逐漸消失,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加速了這一秩序的消亡,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以中美為核心的多極秩序。
幾年前,中國還對百年大變局抱有樂觀態(tài)度,憧憬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特朗普時代中美關系的動蕩,特別是華盛頓在2017年決定給中國貼上“戰(zhàn)略競爭者”的標簽,影響了中國官員的樂觀情緒。
中國政府在“十四五規(guī)劃”采用了更加冷靜的語氣,列出了技術和發(fā)展領域的機會,同時警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將為不穩(wěn)定推波助瀾。然而,在北京眼中,底線仍然沒有變化:中國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大國,可以與其他大國平起平坐。
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仍有其局限性,盡管已是一個大國,但中國也認為自己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考慮到其人均GDP仍然遠遠落后于發(fā)達經濟體,這樣認為是正確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2020年的人均GDP只有10484美元,日本是40146美元,德國是45733美元,美國是63416美元。
“發(fā)展中國家”的標簽也是為了表明北京的地緣政治取向:即使中國在經濟上趕上了西方,中國仍將堅定地留在發(fā)展中國家行列——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所說的,中國將“永遠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大家庭”。
中國限制競爭領域
這種雙重身份將影響中國后疫情時代外交政策的各個方面。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仍然缺乏一個真正的世界領袖所需的資源,沒有承擔全球責任,特別是在軍事領域。然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不會跟隨美國的步伐。在某些問題上,中美競爭不可避免。
以意識形態(tài)競爭為例。一方面,中國急于避免將與西方的關系定格為一場新冷戰(zhàn)。中國領導人認為,蘇聯(lián)式的意識形態(tài)擴張主義可能會引發(fā)反彈,從而阻礙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而且他們并不寄望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能像西方自由主義那樣傳播到世界各地——他們強調中國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中國家,暗示其他國家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其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中國將努力塑造一個有利于其崛起的意識形態(tài)環(huán)境,反擊西方價值觀。例如,美國從選舉政治和個人表達的角度來定義民主和自由,而中國則從社會安全和經濟發(fā)展的角度來定義民主與自由。華盛頓應該接受這些意見分歧,而不是試圖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
同樣的信念將激勵中國在后疫情時代的外交戰(zhàn)略。與西方的普遍看法相反,中國實際上并沒有拒絕多邊規(guī)則和多邊機構,中國只是不接受美國在未與中國協(xié)商的情況下制定規(guī)則。中國的目標是讓國際準則建立在包容性多邊主義之上。這就是中國政府與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建立多邊論壇的真實想法,比如中國與非洲、阿拉伯、拉丁美洲、太平洋島嶼和東南亞國家分別建立合作論壇。
同時,中國希望得到其他大國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之上的對待,中國強硬的報復性制裁戰(zhàn)略就說明了這一點。當特朗普政府因一些香港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資格而對14名中國高級官員實施制裁時,中國對28名美國官員進行了對等性制裁,其中包括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同樣,北京也迅速對英國和歐盟就新疆問題的制裁進行了報復。中國政府認為任何制裁或批評都是對其內部事務的干涉。
中國的經濟政策也在發(fā)生變化。新冠大流行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美國試圖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中國政府認為,保護主義、世界經濟放緩和全球市場萎縮的負面影響將超過這場全球大流行疾病。
因此,2020年5月,中國宣布了新的“雙循環(huán)”戰(zhàn)略,旨在減少對外國市場的依賴,做強中國龐大的內部市場,建立強大的國內供應、分配和消費鏈,從而減少中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經濟脆弱性,特別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科技將成為“雙循環(huán)”戰(zhàn)略的中心,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中國政府希望由此產生的國內繁榮將改善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系,并助力世界經濟復蘇。
北京還將尋求減少美國金融制裁的影響,包括在外貿和對外投資領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2020年,中國開始在少數(shù)幾個大城市試點數(shù)字人民幣,這種創(chuàng)新有朝一日可以讓中國及其商業(yè)伙伴在受美國控制的SWIFT系統(tǒng)之外進行貨幣交易。SWIFT是美國重要的地緣政治杠桿。
當然,中國不會完全向內轉,中國還會繼續(xù)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不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新冠疫情期間進展緩慢。“雙循環(huán)”戰(zhàn)略將國內市場而非全球市場作為中國的重點,因此,今后的“一帶一路”項目將更多地基于市場需求而非政治考慮。中國還將繼續(xù)尋求與其他國家的技術合作,前提是這些國家能夠頂住美國的壓力。
相比之下,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在后疫情時代基本保持不變。北京試圖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變成一支世界級的戰(zhàn)斗力量,隨時為戰(zhàn)爭做好準備,強調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強調網絡戰(zhàn)能力而不是常規(guī)能力,強調基于人工智能的武器系統(tǒng)而不是單兵作戰(zhàn)能力。然而,解放軍的任務仍將是威懾,而不是對外擴張。
中國2021年的軍事預算,盡管比其他大國要多,但還不到美國國防開支的三分之一。除了這種預算差距,中國軍隊還缺乏實戰(zhàn)經驗。因此,北京對直接的軍事沖突保持警惕,并將繼續(xù)拒絕軍事聯(lián)盟,因為這可能會把它拖入一場不必要的戰(zhàn)爭。出于同樣的原因,中國一直避免讓南海和中印邊境沖突升級為戰(zhàn)爭。
良性競爭
最初,拜登的勝選在中國政府內部和媒體中引發(fā)了樂觀情緒,他們判斷華盛頓的對華政策會進行根本性的反思。但這種樂觀情緒很快就消失了。拜登迄今為止的對華政策在許多方面延續(xù)了特朗普的對抗性做法。因此,未來中美關系的緊張或競爭程度不太可能比特朗普時代低。
- 原標題:中國新外交政策:強起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王毅會見巴外長:如是恐襲,要立即緝拿兇手
2021-07-15 07:34 巴鐵 -
王毅:愿適時在華舉辦阿人內部談判
2021-07-15 07:34 -
美國新增確診30819例、死亡297例
2021-07-15 07:1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公安部:東伊運受訓者潛入中國境內實施恐怖活動
2021-07-15 07:04 -
還刺殺過另一個總統(tǒng)?
2021-07-14 23:07 拉美左翼 -
-
英國航母千里迢迢要來南海,半路感染100多
2021-07-14 22:28 南海局勢 -
日本天皇預計將獨自出席開幕式,皇后不去
2021-07-14 22:18 東京奧運會 -
奧運會開幕在即,東京游泳比賽場地仍“臭氣熏天”
2021-07-14 21:31 東京奧運會 -
印媒稱“今年中印在加勒萬河谷附近發(fā)生數(shù)次沖突”,外交部回應
2021-07-14 20:29 龍象之間 -
外交部回應拜登涉南海言論:請先加入《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再說
2021-07-14 20:18 南海局勢 -
6月,巴總理剛視察這個水電站工地
2021-07-14 19:09 巴鐵 -
通脹大超預期!美國6月CPI漲幅2008年來最高
2021-07-14 18:58 美國經濟 -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全球群體免疫尚需110億劑新冠疫苗
2021-07-14 18:5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單日新增翻倍,學者警告:美國就是下一個英國
2021-07-14 18:54 -
巴基斯坦外交部:機械故障所致
2021-07-14 18:38 巴鐵 -
日本又有核反應堆發(fā)生事故
2021-07-14 18:26 日本 -
邁阿密市長竟建議美國“轟炸古巴”
2021-07-14 17:30 拉美左翼 -
時隔兩月,東京都日新增再次破千
2021-07-14 17:26 日本 -
班車巴基斯坦爆炸致中方9人遇難,外交部:嚴懲兇手
2021-07-14 17:03 巴鐵
相關推薦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評論 154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xié)議”,就這? 評論 160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714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100多架飛機大戰(zhàn)后,印巴局勢怎么走?
-
美國又炒作,我駐古巴大使發(fā)文駁斥
-
美英談成了,“英國讓步”
-
沖突愈演愈烈,莫迪首發(fā)聲
-
“美國在歐洲的廣泛軍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兩座水電站已重新開閘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
夸大對華關稅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發(fā)!巴稱擊斃約50名印士兵,印稱摧毀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統(tǒng)
-
彈射座椅大廠泄露了印巴空戰(zhàn)戰(zhàn)損“天機”?
-
巴總理:關鍵時刻,感謝“親愛的兄弟”埃爾多安
-
日本地鐵出現(xiàn)隨機殺人事件,男子揮20厘米菜刀砍傷2人
-
“斯洛伐克幾分鐘前才被通知…現(xiàn)在知道國際政治是啥了吧”
-
“俄羅斯要價太高,但...”
-
烏克蘭議會批準美烏礦產協(xié)議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