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住房不公,收入不高?必須談談我們的分配問題了
最后更新: 2021-01-15 08:48:39導讀我們如今面對的科技革命與過去完全不同,更加容易造成極其嚴重的收入兩極分化。自動化、智能化帶來的結果是就業(yè)總量萎縮,而掌握頂尖科技的人才和資本的提供者就可以比任何時代的資本家用更短的時間成為巨富。
要在產業(yè)升級的同時解決收入分配合理化,就必須超越市場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的邏輯。而收入分配如果沒有民生資產的支持,僅憑市場機制,只能重復美國過去三四十年中已經發(fā)生、而且還日益惡化的趨勢。
觀傳媒“大師計劃”第一期,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史正富研究員怎么解讀中國的分配問題?為這個問題提供什么答案?
【演講/史正富】
收入分配與民生資產
在傳統(tǒng)的經濟學和西方的經濟制度中,有兩個概念:第一,一級收入分配是你的工資決定的。第二,為了彌補分配的畸形,就要通過累進所得稅進行第二次分配,給有錢的人多收點稅,比較下層和中下層的人少收點稅。完了以后,進行調劑,搞點社會福利。這叫收入再分配。
有哪些國家收入再分配能持之以恒搞得好的?為數極少。美國現在是最富有的人交稅的比例最低,反而中產階級是負擔了主要的稅收,這不是累進,而是累退。這是什么原因呢?在美國,有錢的人總是影響法律的,他們聘得起顧問,可以在全球布局自己的資產,弄到最后沒繳什么稅。你讓他們把稅賬拿出來他們都不敢。
所以,靠累進稅收入再分配來解決社會分裂的問題,我認為是一條不可行的道路。法國這個大陸國家之前的很多年做得相對好一點,最近這些年也面臨著國家財政破產的問題。效率太低導致成本太高,持續(xù)下去會在社會上產生一些很難解決的長期隱患,就是很多人不想干活,最后只能靠財政補償。因此應該探討怎樣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新出路。
我覺得,第一要認識(正視收入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的現狀)。我們國家過去講“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講了很多年,但不夠注重這一方面的政策研究。最近這些年應該是越來越重視了,社會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它反映出這是要解決的時候了。
為什么?這一次的科技革命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加容易造成極其嚴重的收入兩極分化。新的兩極分化發(fā)生已經有30多年了,還會深化。比如說,超級工廠出現后,基本上不用人,而是全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你去看看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才需要多少人?這還是初步的。將來連會計師、律師、金融分析師這種特別個人化的工作,雇傭人員數量還比較多的崗位,也可能被智能機器人代替。當然并不是全部代替,設計和監(jiān)管體系的個別大專家可能還是需要的,但基層操作人員基本上可以被替代掉?,F在有無人商店的試驗了,餐館有機器人送飯了。你可以看見二三十年之內,真正需要的就業(yè)量會顯著下降。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上海超級工廠奠基儀式上致辭。圖自新華網
自己搞企業(yè)的人,總喜歡給大家傳播樂觀主義,說:“你看哪一次技術變動不是有人失業(yè),但最終就業(yè)總量都擴大了?”這話對不對呢?很對,過去是這樣的。但過去是這樣不等于一直都會是這樣,因為生產體系變革以后,連服務系統(tǒng)都智能化了,剩下來只有人類自身表達性的活動。只要是“經濟”兩個字涵蓋的,只要是為了生產、銷售、分配、賺錢的系統(tǒng),都可以智能化,所以就從根本上顛覆了原來的邏輯。
在這種情況下,掌握頂尖科技的人才和資本的提供者就可以比任何時代的資本家用更短的時間成為巨富。過去老牌的工業(yè)資本家要一兩代人,至少十幾年或幾十年才能變成所謂的社會巨頭,現在小年輕搞個幾年就能一下賺到幾十億、幾百億、上千億,為什么?就是生產力的發(fā)展,技術進步的特征導致的。這個其實比以前的任何社會都會更大規(guī)模地導致社會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的極度畸形。
另一個因素是金融。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是產品,大眾買的是產品。金融賣的是什么?是資產,是股票。沒有資產的人跟這有關嗎?法國人皮凱蒂算了很多年都是r(資產回報率)大于g(經濟增長率)。過去三四十年來,從里根時代開始,美國的社會分化現象就開始越來越嚴重,中產階級在減少,巨富和巨窮的人也在增多。我把它叫做“第二次收入分配兩極分化,M型社會的形成”。根本上說,這是系數的變動和虛擬金融的擴張兩個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今天這兩個因素幾乎橫掃全世界。
因此,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的問題不僅會繼續(xù)存在,而且如果沒有有效的對沖政策,只能是越來越嚴重。
解決收入分配兩極化,有什么有效措施?
我是做投資的,也辦實體企業(yè)。我的感覺是靠每個家庭把自己儲蓄拿來去投資,獲得財產收入,結果會與這個目標相反。這等于是把普通群眾好不容易儲蓄的一點錢拿去給人家資本市場的操盤者“進貢”了。靠各家各戶打理自己的財產來獲得財產收入是不現實的。
金融市場的特點是,資產價格變動的背后實際上是幾大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中小散戶永遠都是輸家,贏家是核心資本集團。所以靠這個體系解決老百姓的財產收入,不是幻想,根本上就是在幫倒忙,是給金融市場的核心集團“上份子”。
那什么方法是有用的呢?國家當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我看下來沒有一個是戰(zhàn)略性的、真正有效的。我認為最有效的是財產制度的變革,讓財產收入成為中下階層收入的一部分。
中國是一個多元所有制國家,有全社會的或者國家的、混合的、私人的三大類。怎么從宏觀結構上把控中國整體社會的財產結構?宏觀的財產結構決定了社會分配的結構。怎么樣才能讓沒有財產的家庭,通過全國性財產來獲得收入?這個我稱之為“1.5次收入分配”。它既不是初次分配,也不是二次分配,而是處在中間的。
一個辦法就是由國家的信用和資金優(yōu)先投資具有可持續(xù)固定收入(現金流能力)的資產群,比如說高速公路、核電廠、房地產(像是購物中心),它們有地域性,競爭不起來。當然,如果開放全球市場讓大家都來炒是另外一碼事。如果不開放,在正常的經濟運行當中,這些財產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可持續(xù)現金流收入,可以稱為“固定收入類資產”。
標簽 大師計劃-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徐俊 
-
國會騷亂后第三個議員確診,還是民主黨
2021-01-13 12:02 美國政治 -
中國是產能過剩,還是需要戰(zhàn)略性投資?
2021-01-12 07:41 大師計劃 -
“都互相抱抱!大規(guī)模傳染起來!”
2021-01-06 17:20 特朗普 -
美國“內戰(zhàn)”已經打響
2020-12-19 08:29 美國大選觀察 -
形勢越復雜,斗爭越艱巨,越需要戰(zhàn)略思維
2020-12-18 07:1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中國的圣誕派對如此熱鬧,歐美國家要嫉妒了
2020-12-10 07:4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澳總理“委屈”?我這么回答澳大利亞朋友
2020-12-09 07:59 -
3年前這澳劇,應景!
2020-12-01 23:09 -
中美關系“活化石”基辛格被撤職,我的心情很復雜
2020-11-28 10:29 美國大選觀察 -
冷戰(zhàn)后最高!英國軍費飆升1400億
2020-11-20 11:59 不列顛 -
德國人抗議防疫法案:威脅自由!
2020-11-19 11:03 德意志 -
民進黨前“立委”急了
2020-11-18 15:03 -
沒錯,正是印度
2020-11-18 10:48 -
一問到特朗普,冷笑三聲
2020-11-17 16:56 -
譚德塞點名歐美:醫(yī)療體系瀕臨崩潰
2020-11-17 13:3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拜登給特朗普添堵:不交權,會死更多人
2020-11-17 09:36 美國政治 -
“敗選”后首次記者會,先拿他撒氣
2020-11-14 13:48 美國政治 -
特朗普出席拜登就職典禮嗎?白宮新聞秘書這么回
2020-11-14 11:24 美國大選2020 -
“我們將平穩(wěn)過渡……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
2020-11-11 10:38 美國大選2020 -
聽到這個問題,他溜了...
2020-11-10 18:20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特朗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xié)議”,就這? 評論 150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評論 706美財長:這些嬰童用品從中國進口,考慮降稅 評論 159“荒謬言論”,默茨:我會跟特朗普談談 評論 62最新聞 Hot
-
挪威發(fā)布國家安全戰(zhàn)略:美國不可靠,需要跟歐洲抱團
-
印度兩座水電站已重新開閘
-
“印巴沖突是敘事之戰(zhàn),中國裝備重要性凸顯”
-
夸大對華關稅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發(fā)!巴稱擊斃約50名印士兵,印稱摧毀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統(tǒng)
-
彈射座椅大廠泄露了印巴空戰(zhàn)戰(zhàn)損“天機”?
-
巴總理:關鍵時刻,感謝“親愛的兄弟”埃爾多安
-
日本地鐵出現隨機殺人事件,男子揮20厘米菜刀砍傷2人
-
“斯洛伐克幾分鐘前才被通知…現在知道國際政治是啥了吧”
-
“俄羅斯要價太高,但...”
-
烏克蘭議會批準美烏礦產協(xié)議
-
“特朗普稱要把這改叫阿拉伯灣”,伊朗譴責:我們也沒反對阿拉伯海
-
巴外長證實:殲-10擊落印軍“陣風”
-
“中國遠落后于美國的時代已終結”
-
“接到指示,美情報機構加強搜集力度”
-
“雙方出動125架戰(zhàn)機,交火距離一度超過16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