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德·薩科瓦:歐洲再次毀滅了自己,還談什么“戰(zhàn)略自主”
【導讀】 英國肯特大學教授理查德·薩科瓦著有《烏克蘭前線: 邊界危機》(Frontline Ukraine:Crisis in the Borderlands)一書。近日,觀察者網(wǎng)就俄烏關系、西方的角色等問題,采訪了薩科瓦。
【受訪者/ 理查德·薩科瓦 譯/ 觀察者網(wǎng) 傅洛拉】
觀察者網(wǎng):普京發(fā)動“特別軍事行動”前發(fā)表了兩場電視講話,著重從歷史角度闡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復雜的歷史關系,這一點您在《烏克蘭前線:邊界危機》(Frontline Ukraine:Crisis in the Borderlands)一書中也有闡述。烏克蘭不僅在冷戰(zhàn)期間是靠近前沿的地區(qū),也是西方文明與東正教文明相互交錯的地帶。從文明沖突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如何破解您提出的“兩種烏克蘭國家的模式”,即一元論(monist)和多元論(pluralist)的爭論?
對于烏克蘭來說,除了在西方陣營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之外,如何建構屬于自己的國族認同,還是說注定成為強國爭奪之地?
《烏克蘭前線:邊界危機》
理查德·薩科瓦:正是通過圍繞民族認同采取多元論和“多元文化”的方法,烏克蘭才能發(fā)展其后蘇聯(lián)身份,并保持其在國際政治中的獨立性。相反,一元論或“民族主義”的國家建設和國家形成方法占據(jù)優(yōu)勢后,導致了緊張局勢的加劇,并最終導致國家認同的破裂。
2014年之后,在激進化的民族主義議程的基礎上,烏克蘭明確地發(fā)生了重構。它以一種自相矛盾但持續(xù)進行的方式,不僅將俄羅斯語言和蘇聯(lián)/俄羅斯身份元素邊緣化,而且詆毀它們。這依托于烏克蘭“民主選擇”的言辭,但在某些方面,這遠非真正的民主,也破壞了公民整合。
它同時也是以“歐洲選擇”的形式提出的,但歐洲(歐盟)是一個“后國家主義”規(guī)劃,因此這里還有另一重矛盾。最重要的是,這條道路明確地試圖將烏克蘭與俄羅斯拉開距離,從而阻止任何走向和解的路徑,這樣肯定會破壞解決頓巴斯和克里米亞問題的努力。
西方列強在這一切中的作用值得關注。從短期來看,借用烏克蘭搞成一項反俄計劃是可行的,但由于公然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利用烏克蘭,破壞了西方規(guī)范的地位;而從長遠來看,它還導致冷戰(zhàn)后歐洲安全秩序的徹底崩潰。
觀察者網(wǎng):但西方國家很少正視烏克蘭的處境,而北約的五次東擴讓俄羅斯看起來忍無可忍。普京指責歐美是“謊言帝國”,同時他還表示“俄羅斯不打算繼續(xù)忍受西方以自己的秩序來取代國際法的顛覆性做法”?,F(xiàn)有的國際秩序是在歐美主導下一手建立的,為什么西方如今無法維持原有的秩序,哪里出了問題?西方是否需要克服自身的傳教士情節(jié),正視俄羅斯的安全需求?
理查德·薩科瓦:現(xiàn)在考慮這些已經(jīng)太晚了!即使俄羅斯對北約東擴引發(fā)的安全憂慮被夸大了,莫斯科公開表示的擔憂也應該得到更大的尊重。相反,莫斯科的要求——一直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的鮑里斯·葉利欽時代——不僅實質(zhì)上被忽視了,而且更糟糕的是,甚至被認為是非法的。
多年來,俄羅斯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與此同時,西方認為俄羅斯的民主在倒退,幻想破滅的感覺也在增強。
2022年的沖突是長期演變的結果。它是可預測的、已被預測的,也是可避免的。當俄羅斯在 2021年12月提出新的歐洲安全條約時,本有機會進行實質(zhì)性談判。美國并沒有完全對此關上大門,最終卻幾乎不準備提供任何東西。德國和法國領導人還訪問了莫斯科,試圖避免危機,但最終也無法提供什么保證。
華盛頓在做著根本性的決定,而在歐盟內(nèi)部,任何對俄羅斯開放的空間,都被一群“后共產(chǎn)主義”國家所阻斷,它們堅持對莫斯科采取強硬的、不可調(diào)和的路線。沒有西方領導人可以采取主動——他們都陷入了兩種陳舊觀念中,一是“集團團結”的必要性,二是各國擁有加入北約的絕對權利,但即使在大西洋聯(lián)盟內(nèi)部也沒有這樣的權利,國家可以申請加入,卻不會自動被接納。
觀察者網(wǎng):俄烏沖突后,歐洲和美國啟動了對俄羅斯從能源、金融到體育、藝術領域的全方位制裁。它們將這稱為“來自自由世界的制裁”,目標是搞垮俄羅斯經(jīng)濟,將其從“文明世界”中開除。您如何評價歐美強加的這種種族主義制裁?無限制擴大制裁,最終會帶來哪些不可逆轉的后果?
理查德·薩科瓦:這是一場全面的經(jīng)濟戰(zhàn)爭。近期的目標是停止沖突并對發(fā)起軍事行動的俄羅斯加以懲罰,但長期的戰(zhàn)略目標尚不清楚。
通常在制裁中,有很多關于試圖防止傷害普通公民的討論,但在當前這種情況下,經(jīng)濟戰(zhàn)是全方位的。最終目標是更迭俄羅斯政權,但并不能保證在普京之后會有一個更順從西方的政府上臺。
此外,(政權更迭時)即使沒有內(nèi)戰(zhàn),也存在內(nèi)戰(zhàn)的危險——這次可是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
確實存在種族主義因素——俄羅斯人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次等人”(sub-human),而不是文明世界的一部分。 一種集體罪惡感正在強加給整個國家。
觀察者網(wǎng):近日,法國記者Kristel Nean揭露了烏克蘭軍隊在烏東地區(qū)轟擊自己國家平民的事實,烏克蘭“新納粹”勢力也在這次俄烏沖突中被公之于眾。“反納粹”在歐美是政治正確的事,為什么卻允許烏克蘭新納粹的存在?烏克蘭新納粹的復活,是否意味著外界擔憂的“二戰(zhàn)噩夢”將會重演?
理查德·薩科瓦:二戰(zhàn)噩夢確實仍然在這片土地上徘徊。但是,應該合理地去觀察這件事情。烏克蘭有納粹問題,但它遠非納粹國家。然而,極右翼能夠裹挾政府,將其作為“人質(zhì)”,從而阻止在2015年2月訂立的明斯克2號協(xié)議框架內(nèi)與頓巴斯方面進行談判。
觀察者網(wǎng):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最近表示,“英國首相約翰遜承諾,西方將為烏克蘭制定一個新版‘馬歇爾計劃’”,但很明顯,以英、法、德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在俄烏問題上的斡旋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沖突爆發(fā)后也并沒有給予烏克蘭有效的支持。新版“馬歇爾計劃”會成為一張空頭支票嗎?
我們也知道,正是二戰(zhàn)后的“馬歇爾計劃”讓歐洲對美國高度依賴,對于追求戰(zhàn)略自主的歐洲來說,還能再承受一個新的“馬歇爾計劃”嗎?
理查德·薩科瓦:在軍事沖突結束后,某種重建烏克蘭的“馬歇爾計劃”將是合適的。然而,現(xiàn)在談這個還為時尚早。眼下很明顯,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泛歐統(tǒng)一夢想至少在一代人的時間里破滅了。歐洲再次毀滅了自己,就像它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在這種情況下談論歐洲的“戰(zhàn)略自主”毫無意義。
然而,今天的情況與1945年大不相同。當時,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今天,它有了一個同等量級的競爭對手——中國,以及一些重要的較小的國家,特別是印度和土耳其。
這場沖突不會有贏家,唯一將顯現(xiàn)出實力得以增強的國家是中國。然而,它現(xiàn)在面臨著展現(xiàn)全球領導力的挑戰(zhàn),首先是幫助結束沖突,中國可以充當“真誠的中間人”,然后幫助重建。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烏克蘭-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烏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戰(zhàn)事結束前不會披露烏軍損失情況
2022-03-30 08:30 烏克蘭之殤 -
中方:發(fā)展中國家不是俄烏沖突當事方,他們不應被卷入矛盾
2022-03-30 08:27 烏克蘭之殤 -
波蘭將立法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稱“不能再等待歐盟反應”
2022-03-30 08:03 烏克蘭之殤 -
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8000萬例
2022-03-30 08:03 抗疫進行時 -
俄羅斯外交部:將對多國驅(qū)逐俄外交人員做出回應
2022-03-30 06:48 烏克蘭之殤 -
“應盡快促成烏俄總統(tǒng)舉行會談”
2022-03-30 06:44 烏克蘭之殤 -
澤連斯基:將繼續(xù)與俄談判,烏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保障
2022-03-30 06:36 烏克蘭之殤 -
王毅:中方贊賞瑞士多次表示將堅守永久中立
2022-03-29 23:31 中國外交 -
王毅視頻會見歐盟外長:極限施壓讓非當事方埋單,不公正不合法
2022-03-29 23:31 中國外交 -
英國央行行長:今年的能源價格沖擊將比上世紀70年代還大
2022-03-29 23:04 -
俄外交官又被驅(qū)逐:比利時21名,荷蘭17名
2022-03-29 22:58 烏克蘭之殤 -
澤連斯基吹捧約翰遜為烏克蘭出力多,同時“拉踩”德法領導人
2022-03-29 22:54 烏克蘭之殤 -
英國外相:堅決不能出賣烏克蘭
2022-03-29 22:49 烏克蘭之殤 -
俄烏談判取得迄今為止“最重大進展”
2022-03-29 22:38 觀察者頭條 -
前阿富汗政府軍士兵去年剛逃到烏克蘭,如今一家人又成難民
2022-03-29 21:57 烏克蘭之殤 -
俄方重申“只收盧布”:盧布重返一個多月以來新高
2022-03-29 20:39 俄羅斯之聲 -
烏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希望兩周內(nèi)達成協(xié)議
2022-03-29 20:32 烏克蘭之殤 -
梅津斯基:收到烏方保持中立和無核地位的意愿
2022-03-29 20:20 烏克蘭之殤 -
英國女王確診后首次公開露面
2022-03-29 20:20 不列顛 -
敦促三桶油不要輕率購買俄資產(chǎn)?外交部回應
2022-03-29 20:07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