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淡寧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政治理論講座教授,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
-
西方長期污名化儒家和伊斯蘭文明,制造文明沖突陷阱
西方媒體長期將伊斯蘭文明與極端主義掛鉤,同時將儒家文化歪曲為“威權象征”。而文明的對話必須摒棄“教師爺”心態(tài),承認各文明對人類的貢獻,平等尊重,反對文明優(yōu)越論。[全文]
-
孔子是一個“進步的保守主義者”
在山東大學,每次有飯局都要按照“等級”來排序入座。最重要的兩個人會坐在圓桌的兩個頂端,客人和主人會夾雜著坐,如此一來每位客人都會有一個專門給他夾菜和倒酒的人,沒有人會覺得在酒桌上受到了冷落。這成為了貝淡寧和汪沛寫《正義等級論》的契機。[全文]
-
我們不應該玩他們的骯臟游戲
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會用西方的民主來判斷中國的政治制度。我說不,我們應該用中國自己的有很強歷史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理想來判斷什么好什么不好。我此前寫作的《賢能政治》一書,就是希望可以讓西方人跳出民主VS專制這類教條的思考框架,同時也鼓勵中國人用自己的標準評價自己。[全文]
-
武漢封城后,卻讓國際航班飛向全球?弗格森你在放毒!
尼爾·弗格森是一位知名的歷史學家和公共知識分子。我非常尊重他的學術造詣。當他4月5日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撰寫主題為“中國必須要回答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問題”的專欄文章之后,讓我大吃一驚。[全文]
-
小口罩,大外交
在今天,不同國家和區(qū)域文化差異性正在急劇凸顯,分離主義運動在各個大陸都有所顯現(xiàn)。然而,恰恰也正是在今天,在這新冠疫情的危急時刻,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之中內(nèi)涵的和諧,更有人類共同面對災難與挑戰(zhàn)之時的團結(jié)。[全文]
-
法國也在“選賢任能”,為何仍會引爆“黃馬甲”
如果政治精英團體都具有某個特定社會背景,即便他們會做出特別的努力幫助其他社會背景的人,統(tǒng)治者或許仍會缺乏執(zhí)行有利于其他族群的政策所需要的知識。無論對弱勢群體的同情話語說得多么動人,這樣的領袖常常缺乏足夠的動機和知識去為這些人爭取利益。[全文]
-
為何想成為中國人這么難
我出生于加拿大,有著高加索人的身體特征,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說中文,認同中國文化,目前擁有中國永久居民身份,但幾乎沒有人認為我是中國人。這都說明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基于種族的觀念在當今中國根深蒂固。[全文]
-
選舉遏制不了腐敗,那還能靠什么?
選舉民主不一定是遏制腐敗的利器。在中國臺灣地區(qū),權威的國民黨領袖蔣經(jīng)國讓世界歷史上最腐敗的體制變得清廉了,但是在李登輝治下的民主化之后腐敗反而變得更加嚴重了。中國領導人認為腐敗會威脅整個制度的存在不是沒有道理的。[全文]
-
政治尚賢制的問題何在?
中國背景下,政治尚賢制面臨三大問題:腐敗、僵化、合法性受質(zhì)疑。腐敗問題能夠通過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提高官員的工資待遇、執(zhí)政黨向多樣的社會群體和更多言論自由開放等方式處理。但是,合法性問題只能通過民主改革的方式處理,包括某種明確的民眾認可。[全文]
-
專訪| 叫我“洋五毛”的人搞錯了什么
如何減少中國官員腐敗問題?讓他們多讀讀儒家經(jīng)典。官員不一定得達到“君子”的要求,但至少要考慮不腐敗。儒家提倡“慎獨”,即法律沒有清楚規(guī)范,沒有人監(jiān)督我的時候,我仍不會為了自己或家庭濫用國家的資源。這不是太高的要求,可以做到。[全文]
-
中共“合法性”不單依靠民族主義
中國政府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是什么?中國共產(chǎn)黨通過以下三個來源獲得了合法性:民族主義、政績合法性和政治尚賢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合法性的這三個源頭在不同時期都很重要,但民族主義在政權初期最重要,政績合法性在改革開放的最初幾十年非常重要,而政治尚賢制正在變成越來越重要的合法性來源。[全文]
-
那么多“幸?!敝笜?,沒一個靠譜
按照蓋洛普的調(diào)查,以色列位列第8位,加拿大第8和美國第14,韓國得分較低,排在第 56,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得分更低,并列第81。這些國家的國民沒有選擇更輕松的生活方式就應該被扣分嗎?而按照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shù),家庭關系不再考慮之列,倒是衡量了“根本的投票權”,甚至衡量了“禱告所達到的精神高度”。[全文]
-
西方學者談中國,往往帶著殖民思維
在批評中國的時候,許多西方學者無法跳出固有的西方政治框架,導致他們追逐那些與自己民主理想和人權觀念契合的“中國異見人士”。用這種態(tài)度做學問,說明他們還未能擺脫殖民主義思維。[全文]
-
誰說中國模式將導向“美麗新世界”
數(shù)代西方人都在期盼某種時代精神降臨,使社會生活在各個維度上達到平等。在他們眼中,“一人一票制”才是民主政治正統(tǒng),“基層開展民主,中層勇于試驗,頂層強調(diào)賢能”的“中國模式”則是異端。但其實支撐“中國模式”的“賢能政治”與中西方歷史都有深厚淵源,它的魅力正在于此。[全文]
-
美國應學習中國的精英領導制度
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懷疑日益加劇,前所未有的商品、服務和資本的全球流動給西方民主社會帶來了“控制危機”。在美國,即使那些有才干的領導人,像奧巴馬總統(tǒng),一旦獲得領導地位,也會犯“新手的錯誤”,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適當?shù)呐嘤柦趟麄內(nèi)绾卧谡淖罡邔幼?zhèn)指揮。中國的領導人就不太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們有經(jīng)驗而且接受過培訓。中國的重點已經(jīng)轉(zhuǎn)向了由有能力和品德高尚的政治領導者進行完善管理,而共產(chǎn)黨的選拔機制也變得越來越注重能力和才智。一旦中國的領導人到了擁有政治權力的職位,他們就可以作出考慮到所有利益攸關方的決定,其中包括未來幾代人和生活在這個國家之外的人們。[全文]
-
紐約時報:儒家憲政宣言
中國政治的未來不會是西方式多黨制選舉,而更有可能是儒家悠久的“仁政”傳統(tǒng)。畢竟,民主作為一種理念,有其根本性缺陷。其政治合法性完全基于人民主權——具體地說,民主選舉出來的代表們賦予政府以權力。但一個國家的政府并非只有一種合法性來源。 根據(jù)《公羊傳》的說法,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有三個來源:天(神圣的、超驗的自然倫理)、地(歷史、文化)、人(憑借公意的支持獲得政治服從)。 中國古代的王朝曾經(jīng)實行過仁政。仁政不是為了簡單地問中國是民主還是不民主。相反,仁政提供了判斷政治進程更加全面、更符合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政治眼光。 [全文]